来之不易的稳中向好成绩单:十八大以来经济成就综述

10.11.2013  10:10

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再度抬头,结构调整出现新的亮点,经济企稳回暖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引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续写新一季的精彩篇章。

中国经济克服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稳中向好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如果给中国经济走势绘就一条曲线可以发现,在今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V型反弹。

最新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较9月份3.3%的增速明显反弹,同时出口增长5.6%,由负转正。

海外需求的恢复推动了10月份出口的明显反弹。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继进入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旺季,预计未来两个月我国外贸还将延续这一良好势头。”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指出。

11月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数据显示,10月份PMI为51.4%,连续4个月回升,创出18个月以来的新高。

GDP增速从一季度的7.7%,回落至二季度的7.5%,又反弹至三季度的7.8%,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不但消解了‘硬着陆’的风险,而且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一年来,中国经济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一方面受惠于逐渐回暖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与今年陆续出台的稳健经济政策分不开。

农业丰收大局已定,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城镇就业继续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今年我国促改革、调结构和稳增长政策积极互动的结果。”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刘仕国认为。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既稳当前更惠长远的措施。在财政增收紧张、市场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宏观政策既没有扩大赤字,也没有放松银根,保持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出台简政放权举措,有效调动民间投资力量和企业活力。

经济的持续向好,也让此前一度“唱空”中国的外资机构,重新对中国经济给予积极评价。花旗银行不久前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7.4%上调到7.6%,瑞银集团将全年GDP增长预测从7.5%上调至7.6%。

由于经济增长潜力仍在、结构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宏观调控政策有效,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

抓住难得的时间窗口,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用“壮士断腕”的行动,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超过100万快递人员备战、100多架飞机参与货运、2万多台云服务器进行弹性扩容……两天后就要到来的“光棍节”,将催生一次网购狂欢。

去年11月11日凌晨的第一分钟,就有1000万人次上线抢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预测,今年“双十一”当天淘宝、天猫总销售额将突破300亿元。

网购狂欢的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新兴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推进。

培育消费热点、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兴服务业、严控产能盲目扩张、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对违规在建项目和建成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今年以来,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去产能的举措纷纷出炉。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促进信息消费,从五个方面对促进信息消费进行了部署。

工信部日前公布,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有望提前一年完成,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做强做优的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中。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有迹象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更加关键的作用;全国高技术产业增速继续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继续下降;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提高;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更趋平衡……

在当前“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稳中有进的积极成效。

历史正在给中国开启一道难得的时间窗口: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就能为保持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更像是一剂苦口良药,暂时会带来一些痛苦,但有助于保持经济健康,避免今后可能的更大危机”。对于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宏伟战略和有力行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普克给予积极评价。

重点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推动中国经济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经济转型的道路绝非一马平川,更不会一蹴而就。唯有依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转型,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到更多领域简政放权,从减免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到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从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到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一系列实质性改革紧锣密鼓地推进,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以改革促发展的决心。

改革千头万绪,关键是抓准“牛鼻子”。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今年改革的重头戏。

3月18日,全国两会闭幕第二天,新一届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对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此后,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不断出台简政放权相关举措,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减负松绑’,这些举措均意在激活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提供内生动力。”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

以此为契机,今年以来,各项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也稳步推进。

今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让曾提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办民营银行的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感到十分欣慰。

这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一个重大突破,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民营银行参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玻璃门’打碎。”董文标说。

沿着市场化的路径,今年以来,我国在利率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年中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此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国债期货交易,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金融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通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中国经济续接出新的发展能力。这个过程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一旦形成,必将是重大飞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对拉动中国经济回暖并加速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外资机构认为,中国政府近期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不少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没有“硬着陆”风险的重要原因。

从反腐、限制政府审批权力、利率市场化、稳健货币政策等政策信号来看,关键领域的改革已经开始,期待中国下一阶段经济改革的系列措施,这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未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渣打银行指出。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年来,中国经济围绕主题主线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更是中国经济续写辉煌的新起点。(记者王宇、赵晓辉、何宗渝)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