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升 稳中有进 稳中有忧

22.04.2015  11:34
 

——2015年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江西经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但受国内外需求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有所放缓,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06.2亿元,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6.2亿元,增长9.5%;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446.6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3亿元,增长10.9%。经济运行保持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特点。

 

  (一)稳中有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提升”。

 

  一是指标位次提升。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比去年同期、全年分别上升3位和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与去年全年持平;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比去年同期、全年分别上升5位和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比去年同期上升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进出口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比去年全年上升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比去年同期上升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比去年同期上升5位。

 

  二是民生保障提升。居民收入增加。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6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7元,增长10.8%。就业形势平稳。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8.8万人,增长1.3%,完成年度计划的41.7%。民生支出占比较大。一季度,全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方面民生支出超过5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以上,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8亿元,增长11.1%;教育支出144.9亿元,增长14.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8亿元,增长20.8%;住房保障支出27.9亿元,增长28.5%。物价涨幅温和。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1%,涨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居住类价格下降0.9%,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上涨0.8%,回落3.1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2.4%,回落2.2个百分点。

 

  (二)稳中有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新进展”。

 

  一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服务业比重、增速提高。一季度,三次产业结构为7.1:54.8:38.1,服务业比重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高4.8和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9.6%和8.7%,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服务业投资增长20.6%,增速高于二产8.1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3.6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服务、居民服务、体育娱乐、文化教育投资均增长50%以上。旅游产业发展良好。一季度,全省旅游总人数8371万人,增长24.1%,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624.4亿元,增长39.9%,同比提高13.6个百分点。

 

  二是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近半数(18个)行业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面良好。在重点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1%,汽车制造业增长1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4%,三行业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合计实现增加值376.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8%,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1.9%。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增长。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5.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低速增长。一季度,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8.5%,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9%,两行业增速同比均大幅回落。规上工业能耗增速回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0.6%,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2.1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能耗85%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0.8%,较去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占比较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下降1.9%和0.4%,对拉低规上工业能耗作用明显;51家耗能大户中有30家能耗下降,占比近六成。

 

  三是区域发展取得新进展。作为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平台,昌九一体化发展步入新阶段。一季度,南昌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2元,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九江市财政总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3位。瑞兴于经济振兴发展试验区获批,苏区振兴发展注入新动力。一季度,赣州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值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吉安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2位。打造高铁经济带,赣东赣西“两翼”发展迎来新机遇。一季度,上饶市进出口总值增速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3位;抚州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居全省第3位;新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3元,居全省第1位。

 

  (三)稳中有忧:主要体现在“四个压力”。

 

  一是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环比也出现减缓态势。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0.5、3.1、1.7和1.4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相比,分别回落0.9、2.3、1和1.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滑。一季度,全省税收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73%,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一季度,11个设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萍乡、赣州回落3个百分点以上;10个设区市财政总收入增速同比回落,新余、萍乡、吉安回落8个百分点以上;10个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回落,萍乡、宜春、鹰潭回落4.5个百分点以上;9个设区市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新余、萍乡回落2个百分点以上;7个设区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新余、萍乡、鹰潭回落6个百分点以上;7个设区市进出口总值增速同比回落,九江、抚州回落90个百分点以上。这些都预示受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以及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二是市场运行环境压力。主要是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未见明显好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下滑,1月全省PMI为49.9%,环比下降3.2个百分点,2月份全省PMI为49.8%,环比再次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持续回落。一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5.2%,同比大幅回落5.9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仅增长2.1%,大宗商品铁路运输需求持续下降。一季度,全省铁路货运量下降25.1%,铁路货物周转量下降8.7%。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3%,其中3月下降5.1个百分点,连续38个月处于下滑态势;铁矿石价格跌幅30%以上,原油跌幅50%以上,金、银、铜等金属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下跌,钢铁、铜价格几乎跌至近两年来最低点,水泥价格也处于2014年以来的历史低位。这些都表明国内市场实际需求没有真正好转,产能过剩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实体经济增效压力。主要是重点行业产值增速回落明显。一季度,全省38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化工、建材、农副食品、纺织服装以及电力等增加值较大行业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监控的28家大型工业企业,有12家累计产值增速为负增长。受产品价格下跌、运营成本攀升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一季度,全省企业所得税下降1.7%,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国税监控的1000户重点税源企业过半减收;房地产地方税减收14.9亿元,同比下降12.4%。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4.5%,比去年全年回落8.5个百分点;百户优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5%,大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6.0%,大型亏损企业亏损8.8亿元。

 

  四是经济增长后劲压力。主要是内需不振、外需不足。从投资看,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动力不足。一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4.1%;工业投资增长12.5%,低于全部投资4.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5.6%,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市场预期整体低迷。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21.9%和21.4%。从消费看,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乏力。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2004年以来新低,限额以上电子出版物、金银珠宝类、建筑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32、7.7和2.6个百分点。大宗商品批发销售额增速大幅下滑,其中,木材制品下降77.6%,煤炭下降35.7%,化工材料下降31.6%,金属材料下降26.2%,石油制品下降12.9%。受外需疲软等因素影响,对外贸易出现新的困难。一季度,全省出口值558.3亿元,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出口市场出现分化格局。一季度,全省对香港出口由去年同期的增长59.1%转为下降21.4%,回落80.5个百分点;对泰国出口增长1.4%,回落61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长13.3%,回落15.9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下降2.4%,回落3个百分点。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近期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推进工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实施进度。加快投融资对接,筛选一批前景好的项目,尽快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项目审批和资金下达,促进投资增势回升。同时,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增强要素保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尤其要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包括企业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提升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快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发展。积极培育市场需求潜力比较大、增长比较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过努力可以较快发展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培育新的消费模式、消费热点,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服务贸易等,稳定外贸增长。

 

  (三)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不必要的生产经营准入限制、行业管理规定,规范企业投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环节,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环境。探索研究生活性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行业“营改增”试点方案,给企业减负松绑。将定向降准、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落到实处,鼓励发展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民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化解目前银行业局部存在的“惧贷惜贷”现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渠道。搭建对外开放服务平台,“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并举,推动有色、水泥、纺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形成万众创业的发展格局。

 

  撰稿:杨金华  杨幸丽

 

  审核:曾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