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稳中提质 稳中有忧

18.02.2014  12:16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江西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的根本希望和主要路径。2013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世界经济回暖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政策机遇,积极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实现了相对平稳较快的增长,经济质量稳步提升,但成本上升、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限制了部分产业加快发展。

 

一、 2013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1、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2013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77.1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6.1%,拉动全省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5.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比2012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受国家宏观调控和2012年前高后低基数影响,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上半年低位开局、下半年高位平稳运行的特征。一季度,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上半年增幅缓慢上升至12.1%,从7月份开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1.2%—12.2%的相对较高区间平稳运行,全年增速升至12.2%,尽管低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但仍创下年内新高,回升幅度远大于全省平均水平,较年初加快5.7个百分点,上升势头强劲。其中,六大产业增速高出全省工业平均增速0.4——31.7个百分点:半导体照明产业同比增长44.1%,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增长37.5%,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增长17.1%,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增长15.5%,航空制造产业增长15.0%,绿色食品产业增长12.8%。

 

 

2、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主营业务收入上新台阶。2013年,十大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6.13亿元,同比增长17%,拉动全省工业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5%。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收入5818.31亿元,同比增长11%;绿色食品制造业实现收入2115.06亿元,增长20%;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实现收入1022.01亿元,增长16.4%;文化及创意制造业实现收入913.45亿元,增长19.9%。

 

2013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赢利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税总额981.08亿元,同比增长37.6%,比2012年加快33.7个百分点,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23.56亿元,同比增长38%,比2012年加快38.3个百分点。

 

得益于政策扶持、消费结构升级等利好因素的促进作用,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行业经济效益呈现了较快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8.4%,光伏产业增长74.2%,半导体照明产业增长67.6%,新材料产业增长42.4%,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增长33.7%。

 

3、区域竞相加速发展

 

从区域上看,各设区市发挥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区域加速发展。2013年,南昌、宜春、上饶、鹰潭、九江五个地区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均名列全省前茅,合计工业中增加值、收入和利润分别1340.91亿元、7385.21亿元和410.51亿元,分别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收入、利润总额的64.6%、65.6%和65.8%。分产业看,光伏产业主要形成上饶、新余、九江三大集聚区,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6.23亿元,占全省光伏总量的93.7%;航空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南昌和景德镇两大区域,完成工业增加值38.32亿元,占比80%;半导体照明产业主要分布在南昌和吉安地区,两地完成工业增加值42.09亿元,占比89.3%;新材料产业分布较广,全省11个设区市均有生产,但主要集中在鹰潭、上饶、宜春、新余、赣州五大区域,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73.99亿元,占比70.8%;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主要布局于南昌、九江、赣州、吉安四大区域,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70.65亿元,占比72.6%。

 

2013年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分地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市

工业增加值

按增加值排序

主营业务收入

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

利润总额

按利润总额排序

本年实际(亿元)

同比增长(%)

本年实际(亿元)

同比增长(%)

本年实际(亿元)

同比增长(%)

南昌市

389.20

13.81

1

1673.20

17.8

2

89.09

19.5

3

宜春市

253.47

12.29

2

1017.05

16.67

6

90.7

18.0

2

上饶市

237.53

12.35

3

1131.15

18.13

3

103.34

111.0

1

鹰潭市

231.56

10.70

4

2481.83

8.14

1

65.51

-17.9

4

九江市

229.15

17.88

5

1081.98

37.35

4

61.87

121.6

6

赣州市

201.65

14.89

6

880.78

25.6

7

52.77

96.1

7

新余市

186.86

4.00

7

1065.98

8.27

5

31.54

245.6

8

吉安市

177.82

10.40

8

838.33

6.37

8

63.6

15.0

5

景德镇市

87.38

12.73

9

431.38

13.59

9

22.74

21.5

9

抚州市

60.12

12.71

10

344.85

18.58

10

19.69

38.1

11

萍乡市

47.41

2.24

11

319.6

-4.31

11

22.39

18.9

10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助力推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为以“生态、环保、低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助力推进效果。2013年,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1107户新兴产业工业企业,创造收入7738.05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的68.7%,五成企业创造了近七成收入;实现利税总额526.06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利润336.86亿元,增长28.7%。区内金属新材料、绿色食品制造业分别实现收入3814.64亿元和1406.12亿元,分别占产业收入的76.6%和66.5%,航空制造、非金属新材料、风能及核能、半导体照明产业实现收入分别占各自产业的的85.6%、75.7%、75.3%和69.3%。

 

二、 2014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

 

展望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极大地提振社会信心,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市场空间,体制机制的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对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利好,也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使得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市场主导、质量改善的方向持续迈进。此外,新近公布的促进信息消费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及将要出台的促进风电发展的意见等政策,都将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动力。从省内来讲,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省领导联点帮扶企业等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都将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