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穿越感的地方:北京恭王府 青岛八大关
“穿越”
三星堆代表形象
恭王府雪景
民国风
党家村一景
西安城墙下的风景
西安城墙夜景
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在青岛八大关拍婚纱照。尤其是秋天,备受年轻人青睐。在漫天黄叶的映衬下,婚纱更显洁白,礼服更显庄重,婚纱摄影成为游客眼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图为一对新人在秋天的八大关拍摄婚纱照。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把目光聚焦到世界的东方,中国这条正在腾飞而起的东方巨龙正在加快着向现代文明前进的脚步。但在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我们依旧可以从这座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中寻找到这样的一些地方:虽然历经多年风霜雨雪,但却面貌不改,时至今日给我们这些子孙后人们呈现的面貌依稀似当年的原貌。走进其中,眼前的一幕幕仿佛可以产生一种“穿越”的感觉——在这些地方好像可以让我们回到过去、回到历史的场景之中,目睹那段已然流逝却又真实存在过的繁华与文明。
成都三星堆:“穿越”史前文明
经过历史学家们的考古发掘,越来越多的历史遗迹从沉睡中苏醒,展现在我们这些后人面前。在全国星罗棋布的古代文明遗址中,成都三星堆可能显得更具特色,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一切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在时空的交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巴蜀之地古老文明的灿烂与独特。
三星堆昔日曾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如今这片土地上修建起了综合馆和青铜馆这两座庞大的博物馆,先民们的各种生活器具和祭祀礼器都被陈列其中。馆内的文物虽然在地下已经埋藏了千年,但当它们重见天日的时候,身上却极少留下岁月侵蚀的痕迹,以至于我们这些后人还能从它们身上窥视出一些先人生活的风貌。
三星堆的两座博物馆馆藏丰富,馆内各种陶制的盆罐杯碗、锅勺瓶缸等生活器物一应俱全。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器物早已失去了旧时的色彩,但那精美的造型、繁复的纹理,却依旧再现了先人极高的农业文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馆中还有大量的象牙、海贝,可见这里也曾经有过非常发达的商业文明。
在馆里除了可以看到先民们发达的物质文化,亦可看到当时灿烂的精神文明。馆内存放了大量用玉、金、青铜为材质的物品,而在古代文化中,这些器物大多会用于宗教、祭祀等大型活动。出土的玉器种类繁多,并且全部纹饰精美、平整光滑。金器则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在馆藏的金器中,四个青铜头像上戴着的金面罩和一根包卷着金皮的手杖更因有着独特的外形,并且能让人感受到当时典礼上的威严气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青铜器则造型独特,内涵丰富:青铜大树高大苍劲,一体浑然;青铜面具纵目千里,造型夸张;青铜人像面容清癯,表情凝重;青铜动物鳞爪飞扬,栩栩如生;青铜人面兽身像,更显奇特绝妙。虽然历时千年,但站在它们面前,仍然能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氛围,能够感受到先民们对自然的虔诚和敬意。
走出博物馆回想起来,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那些稀世奇珍,而是身处其中仿佛看到了先人们浪漫的想象和飞扬的灵魂,先人们用双手留下了一段充满奥妙的文明,值得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用心去感悟和追忆。
北京恭王府:“穿越”王府岁月
北京的皇家文化不仅仅保存在故宫,也保存在像恭王府这种王公贵族的府邸之中。时代的变迁并未伤及这座古老的庭院,今时来到这里的人们仍旧可以体验到那种皇室贵族的生活气息。
恭王府建成于清乾隆年间,最初是权臣和珅的府邸,之后几度易主,咸丰年间恭亲王奕訢入主此地,这座宅院遂得名“恭王府”。虽然这里是清朝权贵们的宅院,但院子的位置并不张扬,驱车来到什刹海西南角,穿过一条静谧悠长的胡同,才能看到这座高墙厚瓦的宅院。行至王府门前,高大宽阔的府门便已让人感受到昔日的奢华;走进大门,宽敞气派的广场更是让人体会到皇家的风范。
继续向内行进,我们便进入到府邸之中,抬头仰望,屋檐上的瑞兽虽比故宫少了许多,但其数量也足以显出旧时主人的尊贵地位;环顾四周,院内的石狮石鼓、照壁纹饰也都仍旧保存着过去的那份雍容华贵;走进屋内,屋内的装饰和家具虽然经过岁月的磨洗早已失去了光泽,但精致的布置与工艺却依然向我们昭示着曾经的富丽堂皇。不仅向内行进便来到了王府的花园之中,花园正门依西洋形制所建,在众多中式建筑中更显一份独特与别致。走进园中,可以欣赏到园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巧夺天工的造型,亦可感受到景物布置的美好寓意,不论是以蝙蝠象形的水池和“蝠厅”装饰、隐于假山中意喻“洞天福地”的福字碑,还是“平步青云长廊”和活水小湖,都寄托着历任主人心中想要将荣华富贵时代绵延的愿望。
走在恭王府中,脑海中时不时会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诗。
青岛八大关:“穿越”民国风
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美丽的青岛每年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来到这里的人或许会钟情于海边的金色沙滩、海边风景,或许会钟情于崂山的高大雄伟、山光海色,也或许会钟情于都市的繁华热闹、霓虹闪烁。但在这座遍布风景的城市中,还有一个地方格外的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来到这里可以近观红瓦绿树,远眺碧海蓝天,更是因为这里独特的历史气息,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到充满民国风情的建筑,任凭岁月流逝却风貌不改,这里就是著名的八大关。
八大关最初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有八条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马路。虽然名字听起来非常的气势磅礴,但此处的风景却是非常的婉约清秀。整个街区背山面海、坡地起伏,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每一条道路两旁的植物都各不相同:韶关路上碧桃遍布、正阳关路紫薇盛开、居庸关路银杏满枝、紫荆关路雪松常青……而与路上各具风采的树木花草相互映衬的,则是一座座具有年代感和各国风情,造型迥异、别致精巧的西式别墅。漫步在马路上,会发现每座院落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并且建筑之间互不相连,更显布局精致。走到一个院子跟前,驻足看着面前的小楼,那座楼仍旧保持着当年的样貌,并未改换过自己的容颜;也仍旧继续着当年的守候,静静地看着从它身旁走过的路人,静静地等待着主人回到家里。
也许正是因为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各具特色的建筑在这个地方完美交融、相映成趣,来到这里的人们都醉心于这里的美景,而不忍把城市的喧嚣带到这里,因而这里显得格外幽静。八大关有如一个在闹市之中的隐者,会让在其中流连的人有一种错觉,从那些院落前走过,有时感觉时间是那样的模糊,会让人分不清是在民国还是在当代;在街上走走停停,也宛如从历史和现实之间来回穿行,让人有一种别样的心灵体验。
韩城党家村:“穿越”古代乡村
在古老的洪荒时代,农业种植在中国的大江大河沿岸兴起,随着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田野四周聚集,日复一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庄。人们在村庄里造屋修路、繁衍生息,经营着自己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的红砖绿瓦变成了灰色的水泥墙,青石街道也变成了柏油马路,古老的村庄在一天天的发展中换上了全新的模样。但是在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陕西韩城的党家村却是岁月淘洗后留下的遗珠,依旧给我们展示着昔日古老乡村的原貌。
党家村最初建于元朝,在这片土地上已有了700余年的历史。来到这里丝毫看不到现代文明的印记,所能见到的唯有历史的古朴风雅和时间走过的点点痕迹。站在村外的山坡上向村中望去,只见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形成一个群落,院子的青砖灰瓦显示出一派古朴氛围,让人好像穿越回了过去,走进了历史的时空之中。走进村内可以看到,历经岁月的打磨,脚下的青石街道外表光滑却又失去了旧日的平整;两旁的青砖院墙斑驳陆离却又不失旧时的齐整。走到一座院落之前,可见门楼威严挺立,门外的上马石显得格外考究,门楣之上和大门两旁布满了题字和浮雕;推开大门,狭长的院子格外端庄整齐,房间里随处陈列着字画瓷器,祖先们传下来的家具虽然不再光鲜,但仍旧坚实可用。在这个院子里,目之所及可见这里的古朴精致,心之所感可知这里的文化气息。
在岁月的长河里,历史从来不曾停下它前进的脚步,但时间却好像在这个叫做党家村的小村里凝固着。当你在这里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你会忘记高楼大厦,忘记柏油马路,整个人会沉浸于这片古村落所保留的那种浓厚的历史感之中;走得久了,心灵会变得宁静,整个人仿佛在历史的长河里穿行,穿行回这个村庄的过去,体会这里往日的兴盛与辉煌。
西安古城墙:“穿越”“长安”
中国古代一座城市的繁华与否,往往可以通过城墙的规模来判断。大城市城高河深,光是看看城楼,就感到一片气派景象。时至今日,历经沧海桑田,城墙虽固,却难抵时间的侵蚀;历史的车轮走过,也让许多古城墙变得残缺不全,让我们难睹其当年的恢弘。所幸岁月总不是那样无情,在古城西安,就保留有一座完整的明代城墙,我们可以从这里穿越,一睹古代灿烂的城市文明。
走进西安,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宏伟的古城墙。傍晚时分,来到城墙南门,秋日的夕阳给沧桑的古城又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在落日的映衬之下向高处仰视,高大的箭楼矗立在眼前,更显几分古朴庄重。虽然历经岁月变迁,但作为城市守护者的那种雄浑的气势却一直存在,不禁让我们这些晚辈后人多了几分敬畏之心。站在地上与古城对视片刻,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城去,找寻那种重回历史的感觉。
进入城中拾级而上,城墙上面非常开阔,昔日如此宽阔的城墙设计可以让城楼之上既可屯兵亦能跑马,一旦外敌入侵,便可保卫一方百姓。虽然平整的砖路如今已变得坎坷不平,走在这条砖路上,却好像还能听到当年金戈铁马的交战之声;轻手触摸箭垛,一块块城砖斑驳陆离,不知是当年刀劈斧凿还是风雨侵蚀留下的痕迹。
天色渐渐变暗,凭栏向城内望去,远处的钟楼和鼓楼早已换上了夜晚的装扮,一片灯火通明;城中楼宇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把古城的夜空装点得更加绚烂;车辆和行人从城门中穿行出入,更为古城添了几分热闹。站在城楼上观望着繁华的夜景,不禁让人想到,几百年之前的长安城不也正是这样的一片繁荣景象么?
或许是经历过战火,也见惯了喧嚣,古城在夜色之中显得是那样的宁静和安详,这让在城墙上凭吊古人、感怀古代的我们感觉时间走得是那样的慢,感觉历史在这一刻距离我们是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