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个体事件不会影响保险行业

11.03.2014  18:29

        羊城晚报讯 记者程行欢报道:马航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发酵,与灾难共生的保险板块度过周末后开市即齐齐大跌。保监会在3月8日当天即要求行业迅即启动应急机制,排查乘客承保情况,积极做好理赔救援准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7家险企已排查到126位客户在马航失联客机上。

        个别灾难不影响行业情况

        昨日是马航事件后开盘第一天,保险板块开盘大跌。其中新华保险跌幅最高为4.91%,中国人寿跌3.67%,中国平安跌3.62%,中国太保跌2.61%。

        虽然保险板块大跌,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这些事故发生率都有概率进行精算,其中飞行事故更是小概率事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各个保险产品的销售都有其历史数据为依托进行精算设计,赔付风险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而非取决于单一的事故。对行业或者公司有影响的,是频繁而大规模的巨灾,这些赔付足以把让公司一夜破产,因此保险公司也往往进行再保险,以分散风险。

        以平安为例,平安产险确认在此次事件中涉及客户13人,其中7名乘客为南航共享代码航班的乘客责任险,6名乘客属于旅行社责任险;平安养老险确认涉及客户7人,待核实客户6人;平安信用卡涉及客户5人,均为信用卡赠送的保险,而这些产品都有不同计算模型。与此次飞行安全有关的主要为乘客责任险和旅行社责任险。

        实际上,更为紧张的应该是对机身承保的保险公司,由于飞机保险主要包括飞机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和旅客法定责任保险,机身险的费率则根据其以往损失记录制定的,并对不同型号的飞机使用不同的费率,通常为飞机价值的0.5%到2.5%,2009年法航失事飞机则涉及1亿美元的机身保险和高达10亿美元之巨的责任保险赔偿。一般针对这样的巨额承保,保险公司在接单后往往进行再保,将风险再次转嫁。

        意外事件难拉动行业性销售

        在灾难中体现价值的保险产品,是否会随各种意外的增加而受到更多关注呢?“根据以往数据显示,短期内或许会有少量增长,但实际上很快就会有回落。”一位寿险业人士告诉记者,真正影响产品销售的还是消费意识的变化。在各种意外险产品中,航意险在消费者中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也很少进行推广宣传。

        对于这两天航意险的销售情况,各个保险公司都讳莫如深,不愿意透露具体情况。实际上,在马航事件发生第二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要求各保险公司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杜绝以营销为目的各类借机炒作行为。一位寿险业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销售航意险的利润非常少,大量利润主要是由渠道掌控,“现在保险公司在设计航意险时,都尽量与各种交通意外险打包设计,已经很少直接销售航意险。

        相关报道见A19版《机票所含保险不等于航意险》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