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大窑场鹰潭角山窑址历史或前推数百年

07.05.2014  15:34

由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为组长的21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认为,鹰潭角山窑址的历史可望又向前推进数百年。

陈列在鹰潭市博物馆的陶鬶

10多年前,考古专家发掘后认定鹰潭角山窑址为3500年前的商代,确认鹰潭的陶比景德镇的瓷要早1500年。然而近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通过已出土的陶鬶(guī,音同“”)的器形,初步判定这个窑址的时间还可前推数百年。

角山窑址位于鹰潭月湖区童家镇大塘徐家村北,1983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后进行过5次科学发掘和1次全面钻探,出土完整和可复原造型器物1886件,陶器上发现刻画符号三类84种2488个,清理烧成坑等遗迹62处,认定为商代中期专业性陶器商品生产基地,是迄今所见中国先秦时期最大的窑场,至今有3500年,比景德镇的瓷要早1500年。

4月30日,由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为组长的21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仔细观察了鹰潭市博物馆角山窑址展厅的现场发掘陶器。专家对已发掘的陶鬶、豆、单把杯、簋(guǐ,音同“”)、单把罐等5件器物初步判定,这些器物的器形不止于此前认定的商中期,尤其从陶鬶的嘴形看,可能会早数百年。李伯谦认为,时间早可至二里岗上层时期,有的甚至可能早至二里头(夏晚期),晚至殷墟早期(商晚期)。据此,角山窑址的历史可望向前推进数百年。(记者刘祚保)

来源:中国江西网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