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审查”变“登记” 行政诉讼类案件激增

14.05.2015  19:21

从今年5月1号起,各级法院开始正式实施立案登记制度。从“审查”变成“登记”,这项制度大大降低了法院立案打官司的门槛。那么,新政实施十多天来,效果如何?请听江西台见习记者黄茹的报道:

记者在南昌市西湖区立案登记大厅看到,排队想要立案登记的还真不少。一位桂阿姨想要起诉,但并不符合上诉条件,工作人员黄志红耐心地向她解释着。黄志红说,自从五月一号开始实施立案登记,降低了起诉门槛之后,前来咨询、立案的人就迅速增加。
【录音】差不多一天有三四百,工作量明显比原来加重了好几倍,以前差不多五六十的样子。
西湖区法院立案庭代理审判员胡文娟说,从当天的统计来看,虽然咨询立案人数呈井喷式增长,但由于一些咨询的人不符合受理条件,或者资料准备不齐全,上周5天共立案78件,立案量略有增长。
【录音】“民事案件浮动还不是很大,行政案件浮动比较大。以往,我们西湖法院每年的行政案子十几件,但是截止目前,这一周多,已经收到了十一起行政诉讼。
此前,行政诉讼审查门槛较高,很多案件因为超出受理范围、原告不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甚至因为案件内容敏感性强,被挡在法院之外。实行立案登记制度再加上行政诉讼法的改革,行政案件进入法院的门槛大大降低,行政诉讼类的案件因此激增。西湖区法院行政庭黄法官:
【录音】那工作量肯定比以前增加了很多,比如说有的案子,判决书在办公室写不完还要带回家。
据了解,为了应对立案数量的增加,我省各地法院也都在进行积极调整,优化立案登记流程, 制作相应样本并放置于登记大厅,制订规范性文件配合立案登记制度的落实等。南昌市西湖区法院早在半年前就增加了诉前调解和速裁庭,在立案前进行调解,半年不到的时间化解了200多个矛盾纠纷,部分缓解了法院人少案多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