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分省分时休假是个好主意

04.03.2014  17:59

  “全国各地自然条件、文化习俗差异大,集中统一休假很难发挥优势,建议实行分省分时带薪休假避免‘黄金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钱学明说。钱学明建议,在保留目前的国庆和春节两个黄金周等法定假日的前提下,各省区市可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明确划定本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带薪休假时间段,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相邻地区尽量错开”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实现交错出行、分时度假。(3月3日《新京报》)

  在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没有落地的现实情况下,劳动者休息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实背景下,法定节假日数量又比较少,根本满足不了公民饥渴的休息权。所以,即使恢复“五一黄金周”,乃至每月设置一个“黄金周”,只要全国集中统一放长假,就必然出现居民扎堆出游、交通堵塞、景区爆满的现状,“黄金周”最终只能演变成毫无质量可言的全国性大堵塞的“黄金粥”。不再“一刀切”的全国统一安排放假事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放假,全国分省分时休假,实质上就是像城市为了缓解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而采取的错时错峰上下班制度一样,实行错峰休假制度,我以为这是一个避免“黄金粥”的好主意,应该尽快提上人大的议事日程。

  分省分时的错峰休假,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尽量避免形成全国性的客流高峰,缓解“黄金周”期间各地的交通堵塞,又能有效地提升居民出游的幸福、舒适体验,避免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困境。人多,肯定就不是高质量、高舒适度的幸福旅游体验,甚至连吃、住、行和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障,“黄金周”外出旅游成为纯粹是找罪受。

  实际上一些省份已经有了错峰休假的想法,并试图尝试,比如广东省在“五一黄金周取消的次年2009年曾设想曲线恢复“五一长假”,随后重庆等地也打算效仿跟进,但是很遗憾,方案尚未出台便被叫停。但这实质上说明分省分时的错峰休假制度,具备强大的民意基础,很多民众非常支持这一做法,更不要说前些年很多民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达过此类想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法定节日实际上采取了事实上的错峰休假模式,由少数民族地区自行安排放假。像在云南省,“火把节“放假安排在很多州就被调休为7天的“黄金周”,也有调休成5天的小长假,由于集中出行人数少,各地不冲撞,所以没有造成“黄金粥”现象,这就给全国性的分省分时的错峰休假制度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就连人口比中国少很多的美国也采取由各州自行安排放假的错峰休假制度,避免客流高峰,可见错峰休假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总而言之,要让公民享有一个高质量的假期,确保公民休假权,分省分时的错峰休假是唯一的选择和出路。否则,纵然恢复“五一黄金周”,即使多放几个法定节假日,“黄金周”终究只会是没有质量的“黄金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