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病态房地产造就了太多赌徒

10.07.2014  12:00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温州现象,为世界所瞩目;温州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

  但是,2014年7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的题为《温州危情“第二波”:大多倒在房产投资上》文章显示,温州,这个曾经的炒房团始发地,这一次陷在了房地产的泥潭中。全国房价的连续下滑,如同多米诺骨牌,正向温州的实体经济领域迅速蔓延。今年来尤其是6月以来,已曝出数起温州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跑路”的消息。与2011年那一波民企危情集中在担保公司等平台不同,此次涉事企业几乎都曾较深入地投资房地产。

  不可否认,一般情况下,投资往往都会有风险。然就一定意义来讲,“大多倒在房产投资上”,实为温州的一些“赌徒”这次赌输了,输得不轻。

  妇孺皆知,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历史说教中,世人多会提醒自己而告诫他人,不要做赌徒,因为赌博的最终赢家往往不会是赌徒,而会给赌徒一方带来或大或小的危害,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和社会等的稳定。

  实际上,像上述新闻报道所讲的那种跻身于病态的中国房地产之赌场的赌徒,如今可谓遍布中华大地,而且病态房地产造就出的各种赌徒,几乎一直有意无意地把中国房价抬升得让普通民众越来越没法承受,日益影响着中国众多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换而言之,中国的病态房地产之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实事求是地讲,多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住房需求,然在惟利是图之房地产开发商、房屋中介和商用专家,以及病态土地财政等各种异常合力的作用下,中国房地产业早已病得不轻,而且如今已是病入膏肓。但是,目前中国不少地方政府居然千方百计地给房地产喂食大剂量的“壮阳药”、“人参汤”,以“救市”,而试图让房地产再展雄风,重为暴利机器。客观上,有关决策者及其主导之地方政府依然美滋滋地做着其过分依赖、迷信土地财政的“赌徒”梦。

  当然,在地方债台高筑、政绩需要和乌纱帽渴望等背景下,一些官方出此下策,是可以理解的。

  可殊不知,此举非但不能从根本上救治已然病入膏肓的中国房地产业,而且会加速其病情恶化。同时,还会让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更加病态化。这些,事实上都是基本常识。某些地方决策者,难道真不懂吗?

  其实说白了,不少地方的决策者,都是普遍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所以其决策和行为,往往根本不管是否科学,是否利于长远的健康发展。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至今中国高层对此貌似“视而不见,听闻而不闻”。但完全能肯定的是,某些地方决策者及其主导的地方政府在房地产的问题上,不能再做“赌徒”了,否则,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普通的中国购房者,在客观上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赌徒”,而大多数意欲购房者也正在一步步地将自己造就成“赌徒”。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仅拥有自住房者来讲,房价上涨得再高,跟其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一旦把自住房卖了,那么所得十有八九根本买不到更好的房子,甚至连性价比相当者都会难以搞到手。换言之,对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而言,房子的居住性是最重要的,而投资性、增值性之类的,跟其基本上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对于相当数量的中国普通购房者来讲,其中不乏啃老的,不乏赚钱昧心钱的,不乏惟利是图的,不乏出卖肉体的……

  诸如此类,其实都是赌徒心态和赌徒之举。甚至可以说,当今中国社会之所以如此畸形、如此病态,是跟很多人迫于给银行还房贷,或者给其他方面还购房钱,而不择手段地赚钱密不可分。

  但是,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和缺乏社会责任的媒体等在内的群体,动不动就会告诉世人,投资商品房很划算,中国商品房的增值空间未来会越来越大,云云。结果,很多人都信以为真,而有意无意地成为“赌徒”。加之现实中有的人确实因为倒卖房子赚了,所以其就更加醉心于做“赌徒”了。为此,哪怕做什么坏事,干什么损人的事,其都会无所顾忌的。

  概而言之,笔者认为,中国的病态房地产造就了太多赌徒。反过来,太多的赌徒又让中国的房地产越发病态。所以,建议中国高层能早日叫停地方的形形色色之救市言行。同时,希望更多的中国人不要去做赌徒。否则,未来的后果会更加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