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康华:移民搬迁忌“抓壮丁”“拔萝卜”

18.12.2013  14:30

  17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章康华做客中国江西网,以“牢记宗旨、服务大局,做好贫困群众的代言人、党委政府的代办人”为主题,与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听取大家对省扶贫和移民办“四风”方面问题的具体意见及相关建议,并就逐步完善扶贫和移民管理工作机制等问题同网友进行探讨。记者了解到,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我省确定了扶贫搬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的工作思路,已在修水、遂川、于都、龙南进行试点。此外,从今年起,50万元以上的移民项目必须外请有关专家参加评审,提高可行性,增加透明度。

  不采取“抓壮丁”、“拔萝卜”式搬迁方法

  我省是著名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章康华向网友们介绍,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搬迁扶贫移民100万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100万人、帮助贫困村和水库移民脱贫致富100万户、整治贫困自然村3万个。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将着力实施好六大扶贫攻坚工程。即:帮扶到户脱贫工程、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培训转移就业工程、农户合作经营增收工程、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关于移民扶贫搬迁工程,一位家住山区的年轻网友询问:“搬迁移民到城镇,能否搬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对此,章康华表示,我省十年来先后搬迁贫困人口50多万,实践证明,将贫困地区群众大规模搬迁出来,是一项“多快好省”的扶贫举措。如果不坚持整体搬迁移民,采取“抓壮丁”、“拔萝卜”式的搬迁方法,将出现搬富不搬穷的问题。

  “一则起不到搬迁移民扶贫的作用,甚至导致让留下来的贫困户生存条件更恶劣,而要就地解决留下来的贫困户问题,又会导致两地投资、增加投资的问题;二则,影响土地增减挂政策实施,进而影响搬迁资金的筹措。”他表示,我省对此的态度是尽可能通过做过细的工作,采取政策利导、工作引导、示范疏导等有效办法,创造条件帮助有搬迁意愿的村组和农户进行整体搬迁,如果做不到整体搬迁,尤其是可能遗留大量贫困户,则不支持其搬迁。

  采取梯度安置方式安置搬迁农户

  章康华介绍,考虑到搬迁农户对搬迁地的多种要求,我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采取梯度安置方式:一是进县城进园区安置。即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尤其已有家庭成员在县城或工业园区打工的农户,引导他们进县城进园区集中安置;二是乡镇安置。将一部分条件稍差或要求留在乡镇的移民,集中安置到乡镇所在地;三是中心村安置(包括敬老院、养老院安置)。即将没有离乡意愿和条件的(包括一些五保户、智障和残疾人员)、打算长期在农村发展的农民搬迁移民到中心村(包括敬老院、养老院)。

  为保障搬迁移民富裕户、一般户和特困户整体搬得出,采取“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实行差别化扶持。针对自愿搬迁而又因贫困无力搬迁的特困群众,相应提高其建房资金补助标准,或采取补助政策叠加措施,或动员和引导社会(主要是企业和个人)“一对一”帮扶等办法。

  每年培训转移贫困户子女和劳动力10万人

  村庄整治是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血脉”工程。章康华表示,“我省将加大各地新农村建设点重点向贫困村安排,与新农村建设点相结合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点向贫困村全覆盖进程。

  此外,我省将通过实施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力争在实施《纲要》十年间,平均每年培训转移贫困户子女和劳动力达到10万人,到2020年累计达到100万人。力争在2~3年内,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农户100万户以上,促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与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双赢”发展。

  “今后8年,省财政每年将为41个特困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各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主导产业。”章康华介绍,为了充分利用该专项资金,今年6月省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产业扶贫的目标、要求和扶持方向。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优势扶贫产业发展格局,构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较为完善的扶贫主导产业支撑体系,构建健全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机制。

  ■记者徐娆/文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