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我们身边并不缺少关爱

01.06.2015  12:45

  独居老伯晕倒在家,幸得一位清洁阿姨及时报警,将奄奄一息的老人送院救治。昨日,老伯在禅城区建新路住处被救出,目前已被送往市二人民医院救治,情况暂时稳定。(5月31日《佛山日报》)

  此则“独居老伯瘫倒在家清洁阿姨及时报警终获救”新闻中的“由于老伯已有数日未曾出门,清洁阿姨担心有发生事故,于是赶紧报警。”事实说明,“身边的人不对劲,该关爱的还得关爱”的传统美德依然在发扬光大。

  然而,与之相反的是,社会上有关“多管闲事多吃屁,少管闲事少拉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些论调。很多人悲观地认为,社会已经失去了慈悲和关爱,有人感叹人心不古和世风日下。

  如梭的时光里,我常常想起潘石屹说过的一句话——要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谁也不要欺负。为什么网络、电视、广播里常常有关爱的故事发生,而我们身边却极少看到呢?难道关爱都在远处吗?

  有人告诉一位闷闷不乐的王子:“找到世间有爱心的人,穿上他的衣服,那么你也有了爱心,你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因为爱是快乐的。”后来,王子的仆人走遍了千山万水,找到了世间最有爱心的人,可他刚刚把衣服送给了衣不遮体的穷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果人人都有关爱之心,社会就会和谐,维稳就无需多少公帑。如果人人都自顾自地缺乏关爱之心,社会就不会和谐,无论花费多少多少财政资金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犹记得,2013年6月初发生在厦门快速公交车上发生的一起自杀式纵火案,事件发生两天后,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辆被炸毁的公交车,很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大家都在同一辆车里,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为此。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

  正如车耳所论述的,一个关爱的社会能让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鞋穿,这样一来就没有光脚的,没有一无所有的人。按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让社会所有人都能享受到。

  碰到身边的人不对劲、行人受伤的事情在眼前发生却抱着绕道而行,抱着假装看不见的心态是块短板。要让这块短板加长,整个社会都要像佛山的清洁阿姨一样学会变得关爱,以慈悲为怀,变得有助人为乐的意愿,那将天下大同。是啊,坦丁说——关爱是美德的种子;泰戈尔说——关爱是理解的别名;雨果说——人生是花,关爱是花蜜;富兰克林说——希望被人关爱的人,首选要关爱别人。其实,如梭的时光里,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少关爱,只要友爱的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谁也不要让短板葬送我们自己,葬送这个原本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