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禁外卖送进校园”真的有用吗?

03.04.2015  12:43

  昨天中午,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宿舍楼梯,地上撒了四五份套餐,米饭、西红柿、包菜、筷子、饭盒凌乱地撒在地上。该校学生将这个画面拍下来,发至微博,称这是因学校“外卖快餐不得送进校园”这条禁令引发的,微博上,不少同学吐槽。(4月2日《海峡都市报》)

  看完这则新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篇题目为《不许》的文章:看过一部电影: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学校管理员在楼前的铁栏杆上贴了张纸条——不许用舌头舔。结果,第二天早晨,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栏杆前齐刷刷站着一排学生,个个低着头,撅着屁股,红彤彤的小脸紧贴着铁栏杆。原来,他们的小舌头,都被牢牢地冻在了冰冷的铁栏杆上。

  不光是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诸多“不许”,很多时候,也是流于空文,或是,反而因为“不许”,招来了更多的试探者和践行者。我们在回到新闻中看看吧,“外卖不能叫,还把餐给砸了,学校食堂的东西每天吃也容易吃腻,想吃点自己喜欢的都不行吗?”一位不愿具名的同学吐槽。我认为,“禁外卖送进校园”,有时候恰恰是最大的诱惑和鼓励。虽然,学校“禁外卖送进校园”也有其理由:一是考虑到校外快餐的卫生问题,要是学生吃坏肚子,难以追究校外餐饮店的责任;二是外卖快餐进校园,会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楼上楼下很多饭盒,影响环境卫生,在宿舍吃饭也很臭。但大学生法无禁止皆可为,学校法无授权不可为,学校凭什么快餐不能进校园?学生吃里面或外面的食物,难道他(她)们无权选择吗?况且高校学生绝大部分都已年满十八岁,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不需要学校在“吃喝拉撒”上如此“监护”。

  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吕博雄说到:而据我了解,这种禁令也并未一禁奏效。校方禁止外卖车辆进校,外卖食店则改变策略,雇佣大学生送餐;校方进而禁止学生受雇于外卖食店,学生则网上下单,自行前往用餐。最近还听闻某中医药大学动员大量工作人员围堵送外卖车辆,但外送人员则翻墙进校送外卖。总之“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禁令还是无法禁绝学生用脚投票。

  对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禁外卖送进校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大三的吴同学”明确表示反对。他说,学校大可联合相关部门,加派人手和加大力度,去排查校外的饮食安全和环境卫生,先是基本的食品安全证照,联合有关部门检查,偶尔学校领导进行抽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这样比禁止外卖进校更让人信服。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如果不是封闭性的学校,大家放学了可以出去吃,这样治标不治本。诚哉斯言。“禁外卖送进校园”未能禁止住外卖送进校园,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它不能成为学生们普遍认可的规定,“禁外卖送进校园”就只能成为学校的一厢情愿,收不到实际效果,反而徒增不少学生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