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莫忘节日背后的文化血脉

21.06.2015  09:56

  新华网济南6月2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萧海川 娄辰)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今年的端午节适逢周末,3天假期又与父亲节、夏至日重合。家人团聚、大快朵颐、外出游玩,成为许多人度假的选择。

  就在端午节前,一篇通过漫画的形式、戏谑的口吻简述端午节由来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火了一把。文章篇幅不长,累计阅读量却已超过10万人次,点赞数也近2500次。作者开门见山“吐槽”如今的人们,对待端午节是钟情于好吃的粽子,却对端午节的渊源浅尝辄止,不愿深究节日背后的文化血脉。

  缭绕着端午节的,不该只有粽叶与糯米的香气,文化味儿更应成为节日氛围的主调。这种文化味儿,当属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粽子。作家文人笔下的端午民俗,带着别样的风情。汪曾琪曾追忆少时家乡的端午节:“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别致的民俗给同样的节日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为深厚的底色,则源自投身汨罗江的屈原。带有理想色彩的士大夫情怀,既是端午节存在的普遍意义,更是当下中国所需要的仕途指引。出身贵胄的屈原,仕途历经亨达、被谗、流放,从庙堂到草野的几经辗转,始终不改对家国的赤诚之心。“位卑未敢忘忧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血缘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联想至今日,因为重拳反腐、正本清源、猛药去疴,有的干部畏葸不前,有的干部心生愤懑,更彰显古人的可贵与可爱。

  节日,总是为纪念些什么而存在。反过来说,也只有珍贵的东西才值得用节日来纪念。说到底,不趁此追根溯源、尚友古人、反思生活、反省内心,这样的过节未免有些可惜前人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