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端:找准“由商入仕”的最大公约数

07.07.2015  11:57

  根据最新的干部任用决定,大鹏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由48岁的高圣元担任,较让人关注的是,他过去两年在深业集团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可谓“由商入仕”,虽然对比他25年在党政部门任职的经历来说时间并不长,但在近年来党政部门和国企、事业单位乃至民营企业之间人才互相流转的趋势中算是典型例子。(7月6日南方都市报)

  事实上,“商仕”之间的人才流转,打破了单位、条块界限,让人才流动由“体内循环”变成“内外循环”,有利于吸收市场和企业的先进做法,用企业家精神建立企业型、服务型政府。我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等法规也都有相应的人才交流规定,可以说,在制度层面,早已走好“当头炮”,下好了“先行棋”,对干部交流的范围作了极大的拓展,体现侧重培养和发挥干部发展经济业务能力的趋向。“商仕”之间的人才流动有效激发政府活力、提升行政效能,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政府。

  其实,不管是由商入仕,从仕入商,或是先仕后商再仕,之所以在社会上备受关注。究其原因,其一,商人步入国家行政序列,担任重要领导,能否改变其他官员的管理、服务理念,能否给政府部门带来新气象?这些都尚未可知,谁能保证从商人到官员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会不会陷入商而优则仕的怪圈呢?其二,“要当官就不要想发财”,“由商入仕”,环境变了,岗位变了,面对人群也发生了改变,官员能否与商人划清界限,商人担任官员之后是严守底线,还是形成新的“利益集团”?其三,选拔程序是否公开公正?还是另辟蹊径,走偏门、暗门,搞“近亲繁殖”,拿什么确保选拔出来的是德才兼备的商界能人?如何防止出现“人情招聘”、“萝卜招聘”。

  面对种种问题和质疑,笔者认为,要找准“由商入仕”的最大公约数,不仅要给“由商入仕”的官员添能加油,增加“责任”、“服务”、“法纪”三个砝码,更要健全完善“商仕”人才交流的制度,公开选拔,防止“近亲繁殖”、权力寻租,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加“责任”砝码。“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管理者转任政府官员,面对的人群、环境、对象都发生了变化,要定位好角色,“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责任体现在敢干事上,把才气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生命因为崇高而美丽,事业因为担当才精彩。”企业管理者转任政府官员要尽快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改革思路、政府和社会治理以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公共利益的原则行事,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担负起管理社会、促进和谐的责任,努力以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业绩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加“服务”砝码。“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而企业管理者进入“官员”角色之后,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政府的目标,政策的制定、执行都是要本着公共精神和公共利益的目标来推动。官员要摆正心态,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把原先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的转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赞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法纪”砝码。“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企业管理者转任政府官员,不能看着“别人干工程挣大钱”而眼红,更不能心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当官就不要想发财”,要知为行之始,正行先正心,不论位居何职,都要守住清贫,牢牢守住廉洁底线,把握自己,管好身边人,防止成为“温水青蛙”,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绷紧法纪红线,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做精神上的富有者。只有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方能抵挡得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才不会走上歪路、邪路、死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前,改革已逐渐进入啃骨头的关键时刻,“商仕”两界应该充分沟通、互相补益,找准契合的最大公约数,给官场带来新气象,让更多更优的企业管理者发挥企业家精神,打造服务型政府。此外,官员调任、转任或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也好,从企事业单位选拔企业家到政府部门当官也罢,要用好“公平、公正、公开”这个遏制“权力自肥”的防腐剂,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使用优秀人才,消除公众公平、公正的焦虑,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为政府部门科学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