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端:撕下官员“大贪若廉”的假面具
曹培武一分钱的东西都舍不得浪费,一次收下别人给的100万元好处费却很坦然。有这样一位官员,出身贫苦,生活节俭,一分钱的东西都舍不得浪费,一次收下别人给的100万元好处费却很坦然。这个人就是曹培武,汉族,大专文化程度,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水利局局长。(4月9日检察日报)
曹培武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身上穿的旧棉布背心还是他刚参加工作时买的,30年还舍不得扔掉,平时一日三餐很简单,从不吃肉,甚至看到别人挥霍浪费心里就难受。那么,这样一个别人眼中生活节俭的人怎就成了贪官?不禁让人惊讶,他又是如何收受他人巨额贿赂的呢?一次受贿竟然达百万,还泰然处之,心安理得,还巧言令色,妄图拿“感谢费”来给自己脱罪,真是大言不惭!这背后暴露的不仅是官员法治意识的缺失,更是将权力纳为了私人“物品”,把为别人做事看成个人给对方的恩惠,把权力的行使看成是一种买卖关系。
不得不说,时下,不少贪官很善于,也习惯于“表演”,在台上、会上、人前都是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大讲特讲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而在台下、会后却是另一副嘴脸,无所不用其极,大行腐败之事,大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其实,高调反腐是许多贪官的惯用伎俩,李春城说“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季建业说“要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市长”;广州原市委万庆良说“请大家首先从监督我开始”;廖小波的廉政语录则说“领导干部坚守‘三道防线’、‘廉政五关’”……这些贪官,可谓阳奉阴违“两面人”的高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
其实,官员为了保住现有地位、利益、名誉,同时为了牟取更好的仕途,玩“双面人生”成为很多贪官的共同选择。其一,贪官们装模作样,大张旗鼓、“沽名钓誉”地宣传自己,表现的忧国忧民、废寝忘食、清正廉洁,将“清官、好官、能官”的外衣披在身上,极力掩盖自己的贪婪,给民众留下“洁身自好”的印象和好口碑;其二,掩盖贪迹。为“安全”起见,贪官们大多有先见之明,他们玩弄“遮眼法”,蒙蔽组织,为自己树立光辉形象,以此来遮住世人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慧眼”。
可见,“双面贪官”日渐成为一种现象,这背后暴露了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干部任用、管理、考核制度的缺陷。笔者认为,要用制度撕下“两面贪官”假面具,揭穿官员“大贪若廉”的伎俩。
荀子说:“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贪官是不会绝迹,他们的“表演”还会继续粉墨登场。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表演毕竟只是表演,演戏毕竟时间有限,妆总要卸去,外衣总得脱去,狐狸的尾巴肯定会露出。
因此,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严把选人用人关,多渠道、多维度、全方位地考察干部,观其言、查其行、知其底,防止考察失实、失真。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要真查实核,深查细究,认真负责地抓、较真碰硬地管,做到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反腐败斗争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一旦发现腐败问题,不论身居何职,能力多强、贡献多大,都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
另一方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构建全天候的监督网,在领导干部教育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公开、重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方面强化监督管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用制度的刚性,清除权力滥用的缝隙,不给“权力寻租”者机会,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让“双面人”贪官在阳光下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