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竹梅:游客不妨也试试“实名制”旅游

04.10.2015  10:06
原标题:何竹梅:游客不妨也试试“实名制”旅游

原标题:何竹梅:游客不妨也试试“实名制”旅游

10月3日,“新华网”刊发评论《景区的不文明行为还那样多吗?》,文中说,每到长假,旅游文明问题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国庆节,景区的不文明行为还那样多吗?随着出行高峰的到来,各大景区也迎来大批游客,我们发现,不文明行为依然频频出现。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爬树合影,以及“到此一游”等,这些旅游恶习年年抨击,岁岁吐槽,但却屡禁不止,来年照旧。

读到这段文字,让人心中尴尬,因为10月2日《京华时报》才报道了天安门广场7万群众“人走地净”的新闻,两两相比,既有让人感到欣慰的成分,而更多的感觉是人们在不经意间上演了一出极具讽刺性的闹剧。

在天安门,观看的是升旗仪式,迸发的是爱国热情,因此对广大群众来说,多少具有一些约束力,行为也就相对文明得多;在其他景区,大家都把旅游当作忙碌中的休闲方式,似乎是逃出五行山的孙猴子,什么也不管了,包括起码的道德底线,都被踩在了脚下,扔在了手中。在这样的境界中,似乎所有的规章制度,所有的文明公约,所有的人性道德,都变得那样的苍白。

是怎么原因造成的这两种不同的结果?窃以为,还是那份情感因素和面子思想!在天安门这么神圣的地方,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心中自然有“”。在伟大的首都,在祖国的生日,太不文明的行为一旦被别人点出,那张“”还是有些难堪的;而在别的景区却不同,大家以游玩、娱乐为主,即使自己的团队队员相识,也属心中无“”。哪怕景区管理中有“黑名单”记录一说,但对游客基本没有作用,因为好多景区都是只去一次,不去第二次的,再说就算是去二次,查找“黑名单”也是个麻烦。

归根结底,在景区里的行为放纵,是缺少了心灵上的约束力之故。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人们自我约束呢?“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针对中国人爱面子的特点,笔者觉得不妨也搞个“实名”旅游如何?

在当下的旅游来看,大家没有佩戴什么身份标志,就算不文明,也没有人指责;即使指责了,也是一瞬间的事情。片刻过去,再多的不文明行为,也可也被其描述得冠冕堂皇,有的甚至还在口头上对不文明现象大肆批评。在这样放飞心灵,自由自在的时候,平日里自己诸如党员、干部、教师等的规矩圈、制度圈也不复存在,哪里还有什么自我约束。

如果要求每位游客在进入风景区后都挂上表明自己职业的牌子,虽然约束力出来了,但又太过于禁锢游客自由,缺乏人性化了。那么,不妨试试在购取“门票”时,给每人发一个“身份牌”,上面印上自己的姓名、住址等。在游览期间,必须佩带好“身份牌”,管理人员多数时候只要巡视一下就可以了,对那些“无证”游客,则要求他们“整改”——或马上实施,或马上办理。这样,没有透露出职业身份,就没有群众与百姓之分,还是有很大的自由空间的;但有了“身份牌”,放纵的思维恐怕也应该得到“约束”。

总之,景区的管理既需要更多的“人性化”,但也更需要“约束力”。每个人挂上一块有姓名、有地址的“身份牌”,心中的那份“”就会增大,党员干部虽然没有“明码标出”,但也能达到提高潜意识和自觉性的目的。如此这般,干部们就更怕被别人扣帽子,普通群众也不想让自己的“劣行”传播很远,还真有望实现“人走地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