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江银:“残忍”还是“创新”?

23.09.2015  18:09

  近日,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镇大金山的一条山路边,一片小树林里十余棵樟树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龙形图案,表面还刷上一层金漆,显得生气十足。还有的树则剥去了大半的皮,等待被雕刻。(9月22日信息时报)

  昨天,一则用“活树做雕刻”的新闻引发了热议,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时刻充满艺术,而大自然的艺术巧夺天工,根本无需在人为的去雕刻。而浙江宁波这次用“活树创作”难免会引起舆论的争辩,有人说这是残忍的艺术,也有人说如果是外国人这样做就不会被骂了,网络舆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那么这个艺术是“残忍“还是“创新”?

  如果说是“残忍”的艺术,那么按照人性和环保的角度来看,这也无可厚非。那么“残忍”到底残忍在哪里?从人性角度出发,用活生生的树来做雕刻,难免会触动国人骨子的怜悯的性格,中国五千年以来一直都倡导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这是一种属于中国的文化印记,既是一种道德理论也是一种精神文明。在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种艺术如果成功,谁能保证不会掀起一阵跟风潮?在现如今全球都在提倡的环保的情况下,全球森林面积急速减少的情况下,一旦成为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将会一发不可收拾,那么对于环保来说将会是另一道难题。

  说是“创新”,创新在哪里?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科技转型的时期,而学校和社会千篇一律的模式扼杀了许多有创新的想法,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这一点,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源头,创新也是科技成长的必需品。社会需要创新,模式需要创新,思想也需要创新。此次“活树雕刻”不得不说是一种民间艺术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有没有必要存在?或者说到底该不该存在?这个能不能成为民间艺术的继承?这个还需要时间的考证。

  “活树雕刻”是一种意识的觉醒,敢于挑战中国没有过的,这一点值得称赞,但是用“活树”进行艺术创作,难免会让人觉得接受不了。我国民间的根雕艺术传承了那么久,却依然没有采用活树进行创作。中国的佛家思想讲究的是万物都有生命,而树被活活的扒皮做成艺术品,用佛家的思想来考量的确是残忍。

  艺术品一种被用来欣赏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天然的艺术再被用这种方式来进行雕琢就会失去原本它存在的意义了。笔者认为,这种艺术可以存在也可以进行创作,但是这种创作和创新必须有个度,不然超出事态发展,必将引起网络的口诛笔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