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讲坛”第三十八讲:郭玉海揭秘金石传拓技艺

18.05.2014  14:14

  主讲人郭玉海(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陈苑)金石传拓技艺是中国古典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多样的手法技巧和作品形式,它的最终成品——拓片,既是金石学研究的载体,又是独立的艺术画卷,具有天然的艺术内涵。2014年5月25日9时30分,“故宫讲坛”第三十八讲将在故宫学院教学楼举办,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玉海将为您揭秘“金石传拓技艺”。

  “传拓”即制作拓片,它是一种用宣纸将碑碣石刻或青铜等器物文字、纹饰“复制”下来的传统手工工艺。传拓技艺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最初应用于石刻文字,目前存留下来最早的拓片是敦煌藏经洞所出唐拓李世民书《温泉铭》,现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北宋初期,传拓技艺进一步推广应用到青铜器的铭文上,故又称“金石传拓技艺”。

  主讲人郭玉海1983年就职故宫博物院,师从纪宏章先生学习金石传拓技艺;1986年在金石组,从事专职文物传拓工作,并担任青铜器库房、铭刻库房文物保管员。长期从事金石传拓工作,近三十年来为故宫博物院多个展览及图书编纂提供文物拓片资料数千件。兼及文物保管、展览主持,接触文物类别丰富,在金石学与清代宫廷史研究中均有建树。

  “故宫讲坛”为公益讲座,每月举办两场。因场地有限,每场讲座限120人,额满为止。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