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等多家央企改革及重组引关注 联通忙辟谣

16.12.2015  11:16
原标题:南方电网等多家央企改革及重组引关注 联通忙辟谣

  本周,“僵尸企业”、央企整合等话题引起了舆论的集中关注,特别是国务院清理“僵尸企业”的力度逐步加强,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此外,国航客机遭遇消防乌龙事件,成为舆论思考航空安全的又一事例;而铁总的维权事件为央国企的内部管理敲响警钟。

   国务院清理"僵尸企业" 亏损三年以上央企"出清"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中央企业增效升级,听取监事会对央企监督检查情况汇报。会议强调,今后两年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12月1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将焦点对准了僵尸企业。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会上表示,处置僵尸企业将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采取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研判与建议:

  近期,关于清理“僵尸企业”的高层声音格外频繁,同时话题也引发了各类媒体的集中关注。《每日经济新闻》指出,目前僵尸企业处置动作明显加快,李克强总理在一个多月内,三次表态要加大清退僵尸企业力度。同时,山东、浙江等地也开始摸底清查僵尸企业数量。文章分析认为,当前“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对于过剩严重的行业,2016年将加快整合调整和兼并重组,集中力量做大一批大型企业。此外,有部分媒体对相关政策的落实难处给予分析,《工人日报》分析认为,“僵尸企业”的退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政府不该扮演拯救企业的角色,而应该让其尽快顺利退出。

  目前,国家清理“僵尸企业”的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同时媒体认为部分央国企与“僵尸企业”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关系,因此各企业如何应对以及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地方面的具体举措将成为后期舆论的重要看点之一。

   央企整合再下一城 中冶集团并入五矿

  国资委网站12月8日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五矿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冶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与此前国家主导央企合并重组不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中冶集团并入五矿是两家集团自主选择的一次战略重组,自今年8月开始着手准备,并于近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

   研判与建议:

  针对中冶集团与五矿集团的合并重组,媒体从两个角度予以关注,一方面对重组细节和特点的关注,如《每日经济新闻》就从业务、人事、资金等多角度对重组细节予以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对央企合并重组趋势的分析,财经网分析称,此次重组有两大特点:一是一方整体并购另一方,而非对等重组;二是自主选择,这或许将成为国企改革重组模式的新的选择之一。

  从整体来看,国企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并驶入快车道,央企合并仍将是未来舆论持续关注的重点话题。对此,相关企业在重组信息明确之后,可联合有关部门、业内专家、相关机构等方面共同强化宣传力度,进而提升公众对企业整合战略的了解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国航客机冒火花消防闹乌龙 机场:为确保万无一失

  12月10日8时,福州长乐机场的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波音737-800客机在进跑道前突然发动机冒出火花,在其后面的福州航空客机机组人员发现情况后紧急通知塔台,随后机场消防出动。但消防车到达后误将泡沫洒向报警的福州航空客机。现场图片和视频也显示福州航空客机全身上下均蒙上厚厚的泡沫。

  事件发生当日,国航、福州航空、福州机场等方面对此事进行回应。相关回应如下:

   研判与建议:

  11月份南航爆发急救事件发生后,舆论对国内机场管理格外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环球网等中央、地方、综合性媒体等均对此事件发布报道。从事件的舆情处置情况来看,还原事件发生过程、找到“乌龙”发生的原因是降低负面舆情的关键点之一。多家媒体以“国航回应福州机场飞机冒火花:系正常现象”、“福州机场:为确保万无一失”等标题进行报道,说明国航和福州机场的舆情处置得到了舆论的认可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