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一场红包雨

04.02.2016  18:59

  □纪梅

  关于红包的记忆,源自小的时候观看婚礼。打扮新娘子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叫冠戴,即为新娘子盘头戴花换婚服。负责冠戴的人会得到一个红包。婚礼上,新娘家压轿、提壶、挂门帘都有专门的小童,婆家的人要每人送一个红包。新娘子的宴席上,送菜的伙计要在某个间隙不肯把菜从传盘里端下,娘家的人就要赶紧把红包放到传盘里,伙计才肯离去。晚上,专门铺婚床的人也会拿到一个红包。如今,时兴新郎到岳母家迎娶新娘,手捧玫瑰满脸幸福的新郎往往被新娘的闺蜜关在门外,红包给够才肯开门,见到他心爱的新娘。

  整个婚礼,时不时就要用到红包,所以婆家娘家都要事先包很多,由专门的人负责发放。红包有大有小,据情形和对象而定。但无论大小,都是讨一个彩头,沾一沾喜庆。还有一种红包,是春节的时候长辈包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小时候家里穷,长辈没有压岁钱给我们,唯一的一次是堂姐新婚,新姐夫在银行上班,换了崭新的5角钱纸币,每个孩子一张,却也并没有包上红包。倒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春节的压岁钱会找一个精致的红包包进去,希望孩子一年平平安安。

  然而当下,红包却被赋予了另外的内容。似乎是从去年的春晚开始,抢微信红包忽然就成了手机的一项重要功能。一夜之间,红包洒满大江南北。之后,手机微信群便时不时飘起红包雨,微信好友互发互抢红包成了许多成人乐此不疲的游戏。这红包同样有大有小,从1分到200元,随便包随便撒。这样的红包,已经完全和婚礼和压岁没有关系了。

  如果平日里朋友同事送你两块钱,你大概会哭笑不得。但在微信里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红包的大小和群成员有直接关系。群成员关系单纯,彼此都熟悉,比如要好的朋友、战友、同学,大家发的包相对大些,红包在三五元左右居多,多的甚至到一二百,红包也密集。群成员关系比较复杂,彼此间有一些人并不相熟,红包发得零星,且小包居多,多是几毛甚至一分钱。

  发红包抢红包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按抢发红包的表现,群成员大致分五种。第一类是贵族型。这类人喜欢发包,而且出手阔绰,多是大包,而且常常发完就走,即使逗留也不会抢来抢去。这类人无疑最受大众欢迎,只要一出现,就会群情亢奋。第二类是玩乐型。这类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天天守在群里,有包就抢,没包就发。包有大有小,多少随心。这类人是群里的核心,人气全靠他们托着。第三类是逍遥型。这类人工作比较忙,但忙里抽闲过来看看,跟老朋友聊会天,顺便扔几个红包,来去自由。虽不是一掷百金,倒也大气,一二十元是常有的事情。也跟着抢,为的是图个热闹,图个接地气。这类人颇有群缘,只要出现,大家会争着打招呼。况且,工作忙往往是因为职位重要,所以如果有事相求,只要能帮,他们会义不容辞。第四类人是路过型。这类人不怎么玩微信,偶尔来看看,一时兴起跟着抢来抢去,但随后又销声匿迹。这类人属于徐志摩的诗,轻轻来去,不激起一个水花。第五类人是无赖型。这类人只抢不发或少发,平日几乎无时不在,见包就抢,从不遵守群规,常常是抢了大包转身就跑,千呼万唤不出来,等又有红包落下,再悄悄潜入。这类人最为群成员不耻,但毕竟是极少数。

  一般来说,一个人发包,后面抢包的人陆续跟上,大家互发互抢才有意思。毕竟这是一场游戏,玩的就是这个热乎劲。当发红包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就会纷纷候在手机边,眼盯屏幕,手指时刻准备按下。发的多了,红包便有了明目。比如早餐包、晚安包、安慰包、欢迎包、感谢包……于是在一抢一发中,体味到一种平和的温情,让人觉得,日子也跟着红红火火起来。于是,每天晚上,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等待一场红包雨。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