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书写“中国制造”于都新篇章

03.07.2015  11:28

  目前,于都县登记注册的制造业企业524户,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66户。该县制造业企业发展具有体量大、门类多、龙头显、体系全和后劲足等特点,但也存在规划引导不到位、集群优势未形成、经营理念较落后和战略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为此建议:

  把握两大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一方面,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中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八项政策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并且明确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国土资源政策、人才政策和对口支援政策。可以说,制造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千方百计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明确一张规划,突出五个导向。要明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编制“多规合一”、“多规融合”为契机,结合县情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解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等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导向,一是以“省级金属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为平台,突出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促进矿业产业集群发展;二是以产业基础为依托,重点围绕饼干、乳制品、茶叶、油茶等地方特色食品,加快发展壮大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三是以部委对口支援为动力,重点依托国家卫计委、国家粮食局等国家部委,引进发展一批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和粮油优强企业,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和粮油产业园;四是以绿色环保为方向,重点依托中电投等企业,加快风力、火力、光伏发电、生物质能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梯度开发;五是以“省级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省级汽车关键部件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从关键零部件向整车制造的升级突破。

  支持本土企业,扶持小微企业。一要“对症下药”。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在扶持政策上采取切实有用的措施帮助支持本土企业发展,为他们做大做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对现有本土企业加强引导和帮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借脑引智”。政府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为现有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和小微企业“借脑”引智,聘请专家逐一“会诊”,对企业发展进行策划引导,帮助企业理清思路,开阔视野,克服和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分类指导,营造优良环境。一是认识要到位。要充分认识工业发展对支撑壮大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意义,在管理体制、服务环境、选人用人上下大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指导要分类。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要素、不同环节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市场不能解决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政策要倾斜。要强化资金扶持,整合涉及工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主导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贷款贴息,以及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纳税贡献的扶持奖励。(华晓林  刘传有)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