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拓展审计文化落实新途径

30.07.2014  17:29

  审计文化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从承认、接受到内化、自觉,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系统的综合性工程,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除了加强教育引导之外,还需要积极有效的落实途径。

  1、创新思想理论,发展审计文化。所谓创新,就是要把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论、新观念、新道德作为审计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核心,与时俱进,为我所用,推动审计文化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计署提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两个“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的,是融合的,是包含的。发展审计文化,必须统一这些理念,融合这些思想,弘扬这些精神,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培育和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一种共同追求,根植于灵魂深处,内化于心灵深处,成为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素养。

  2、丰富文化载体,展示审计文化。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传媒,展示审计文化,要逐步全面开放,根据审计文化的发展需要,设立丰富多彩的频道和栏目,要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向发展,要满足审计文化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

  3、科学规划建设,推动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把审计文化建设纳入审计工作整体规划,整体建设,整体发展,同审计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表彰。努力探索审计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与审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文化建设短、中、长期规划,切实从人、财、物上做好充分准备和投入。

  4、提高社会参与度,宣传审计文化。审计工作是综合监督部门,审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离开了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被审计单位、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审计机关是很难履行职责、发挥监督作用的。提高审计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能让社会更加了解审计,认知审计,支持审计。审计机关决不能关起门来搞审计文化建设,应当切实提高审计文化建设的开放度,努力把审计文化建设溶入社会文化建设之中,加强与相关行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整合资源精品,打造审计文化。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不仅要做带头倡导和实践审计文化,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而且要为审计文化建设配置好所需的资源;审计文化建设中所需的经费和专业人员,不能单一的依靠政府解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合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审计机关内部应当加强纵向和横向的合作,同时还应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打造审计文化精品。

  6、挖掘地方文化,丰富审计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底蕴,充分梳理本土文化脉络,挖掘地方历史人文资源是文化建设继承与创新的基础。对一些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应当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结合审计文化建设的需要,在提炼历史精华中创新,在把握时代特征中发展,从而打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和广大群众容易接受,又有时代气息的审计文化。(南丰县审计局 危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