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18类家电将统一噪声测试方法

29.10.2014  17:26

资料图片

    如果有谁说“要买台25度的空调”一定会被人们视为另类。但是,在日前召开的空调噪声测试方法及标称值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家电噪声的标注值就如同空调标注了温度而非功率,并由此给消费者的选购造成困惑,使其维权陷入困境。记者获悉,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修订接近尾声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标注将采用统一的测试方法及标称值。“测试标准的不同不仅给消费者维权造成困难,同时也让企业面临难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噪声技术研究所所长杨伟成介绍说,目前GB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关于空调器噪声性能的评价中采用其辐射的声压级Lp,dB(A)来评价。这样,对同一台样机不同实验室所得数据可比性较差,不同企业测得的数据可比性也差;企业在产品研发改进前后的数据难以进行比较,甚至会误导产品研发的方向。同时,由于按照标准要求测试只能在消声室内进行,不能在混响室测试,测试环境不兼容,浪费测试资源。而空调出口时,该数值不能被国外承认也给企业造成困难。

    据了解,2005年8月1日,《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对6类家用电器产品的噪声指标提出了最低要求,如空调噪声限值在40-68分贝,洗衣机的洗涤噪声限值为62分贝、脱水噪声限值为72分贝,250升以上冰箱的噪声限值为48-55分贝。低于上述指标,或噪声实测值与产品明示值相差3分贝以上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在部分产品的分等分级性能标准中,对达到不同指标的产品也划分了等级,比如洗衣机就划分为A、B、C、D四级。但是不同标准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及噪声的评价量并不统一,而且各类产品的明示值也不统一。“在我国家用电器的噪声标准制定初期,是各类产品分别单独制定,对于不同产品的噪声测定方法也不同,这必然会影响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中国家电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鲁建国表示。为此,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噪声分委会希望通过对《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通用要求》两项国家标准的修订,改变目前不同产品的性能标准对于噪声测试方法“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步统一思路,并将各种家用电器的噪声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在考虑我国行业现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测试方法,并最终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家用电器噪音标准,而不同产品性能标准里面关于噪音方面的条款只需要采用这一套噪音标准的规定即可。

    中国家电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许振刚介绍说,本次标准修订涉及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吸油烟机、电风扇、废弃食物处理器、剃须刀、口腔卫生器具、室内加热器、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真空吸尘器和吸水式清洁器具、洗碗机、干衣机、电动按摩椅、食品加工器具和毛发护理器具等18类家用电器,其中有12类产品为新增。该标准实施后,上述家电产品均需要对产品噪声进行明示,并符合该标准中限值的规定。更重要的是,此次修订统一了家用电器声功率测试方法,对各类产品噪声限定值指标进行了调整,并且实现了18类家用电器产品噪声明示值的统一。

    “最新修订的空调器标准规定了其噪声评价量是声功率。”杨伟成介绍说,同一台样机辐射的声功率是一个定值,其只和产品本身有关,和产品以外的因素无关。其测试可采用四种方法,而且既可以在消声室内测试,也可以在混响室内测试。其中混响室测试精度高,测试效率高,测试仪器简单,测试成本低。因此,标准修订后空调的噪声指标将成为可观、唯一、可以重复测试的物理量。这一方面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者进行投诉时有据可依,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产品的研发改进评价、质量控制更为科学,数据更为可靠、客观;不同产品、不同企业的测试数据也可以进行直观比较。

    据鲁建国透露,新标准有望于明年颁布,届时,某些产品的噪声指标限值会有所变化。专家同时也指出,新的标准实施后,某些企业的现行测试设备需要升级改造,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指标、质量体系、企业标准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

     链接一

    降噪成产品研发重点

    “妈妈们放心,咱们购买的产品具有静音模式。”日前,北京市某小学某班级的家长们集资为孩子的教室购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当有家长质疑产品工作噪音是否会影响教学时,参与选购产品的妈妈这样解释。

    在大中北京中塔店,一位促销员表示,人们现在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睡眠时空调、电扇、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仍然会保持运行状态,因此对其噪声指标会非常关注。正在选购微波炉的吴女士表示,有不少家电都需要在孩子睡觉时工作,比如孩子入睡后用洗衣机洗衣服,孩子起床前用豆浆机打豆浆、用微波炉热牛奶等,所以希望这些电器的噪音越低越好。

    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往往就是企业竞争的焦点。近两年,厂家对静音家电的投放力度明显增加,很多高端系列都在主打静音牌。比如在空调领域,美的、格力、格兰仕等企业纷纷推出了“睡眠空调”,25分贝、23分贝、21分贝,空调睡眠模式噪声值不断走低;而这些静音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售价可能会相差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噪声技术研究所所长杨伟成分析认为,近几年,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也让人们希望能够更加安静地休息。同时,更多的家用电器进入家庭,也让噪音源大量增加,因此消费者希望家电产品在工作时能够更加安静。于是,降噪成为了企业产品研发的重点项目之一,低噪音产品也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 (马其)

     链接二

    产品噪声大成投诉热点

    “在我们受理的投诉中,产品噪声投诉率经常居首。”中国家电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鲁建国介绍说,有的消费者投诉称自己购买的静音空调、静音洗衣机,并不像企业宣称的那样“安静”;也有消费者质疑为什么标称40分贝的空调运行时,噪声要高于45分贝的空气净化器。他认为,这虽然有不同消费者在感觉上存在差异的问题,但是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同企业采用的测试方法及物理量值不统一,各类产品明示值也不一样。

    杨伟成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的家电产品对噪声的明示方式有声压级和声功率级两种。其中声压级的大小受测点位置及测量环境的变化影响很大,测量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就会减少6分贝。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产品的噪声,人们的感觉可能会不一样,测试数据也会存在差异的原因。因此,用声压级来表示产品噪声值是不科学的。“就如同电暖器,尽管消费者感觉的物理量是温度,但是温度不仅和电暖器有关,更重要的是还和其他因素有关。例如测试距离、房间是否保温等,所以不可以用温度来评价电暖器的好坏,科学的评价量是其辐射的总热量或者制热功率—瓦。”杨伟成进一步举例说,家电的声压级和家电本身的工作噪声有关,但是和产品以外的其他因素也有关,比如与测点位置、房间大小、房间界面的细声系数等声学特性有关。在极限情况下,同样的一台样机,同样的测试位置,由于房间声学特性不同,测得的声压级度数可以相差20分贝。 由于这一指标是可变的、不客观、不唯一,因此也使得声压级测试毫无意义。而声功率是指声源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声能量,在不同的测量距离条件下得出的声功率级为一个定值。标识声功率级可以实现不同实验室间噪声测量值的重现性及稳定性,在声学评价方面更为科学。

    据了解,目前空调、吸尘器等产品的噪声是用声压级来表示的,但是电冰箱等产品则是用声功率级来表示。鲁建国介绍说,有些企业在噪声明示值后面,虽然在括号中标注了声压级的字样,但是一般消费者对此并不能理解。还有些企业只给出数值,不注明测试条件,消费者日后投诉也会由于标准的缺陷而陷入维权的困境。而且,对于不同的产品,消费者也无法在噪声指标方面进行比较。 (马其)

     提醒

    选购静音产品切莫盲目跟风

    记者在家电卖场调查时看到,凡是标注了静音功能的产品,其价格都比一般同规格产品高,比如标注“超静音”的空调比普通空调价格高出数百元。专家提醒消费者,我国尚未出台产品的静音标准,选购产品时,对于产品的静音功能切莫盲目跟风。“如果是真正的静音产品,其售价必然会高于同类产品。”中国家电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鲁建国解释说,电动家电产品都是靠电机运转来工作的,因此,降低噪音与提高产品主要性能往往是互相牵制的。比如在洗衣机的6A评比指标中,含水率越低,则噪音越大;吸尘器的噪音由电机高速旋转产生的机械噪、涡轮风扇产生的风噪、高功率电器产生的电磁噪等组成。目前市场上的电机都采用的是串激式电机,每分钟旋转高达3万到4万转,转速越高吸力越大,噪音也就相应越大。所以就算是上万元的吸尘器,其噪音也不可能达到消费者的安静要求。

    虽然要降低产品粗糙的噪音,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但要让产品在安静的基础上加个“”字,则必须提高产品设计、制造的技术含量。制造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产品的用料也必须精挑细选,此时降低两三分贝的噪音也是不容易的。比如空调的正常噪音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高速通过相对狭小的空调器内部风道所产生的风声,这是不可避免的。目前空调能真正起到降噪作用的高效变频的压缩机、环保的冷媒研制技术都掌握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任何一个空调企业要不断突破静音极限,都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更无法仅以改变风扇设计而实现。

    据了解,2011年底发布的《我国家电产业技术路线图》中,将降低噪音作为洗衣机行业科研重点之一。预计到2015年,我国洗衣机洗涤和脱水噪音将分别下降3分贝。

    “消费者在追求产品静音的同时,也应该对噪声指标有所了解。”杨伟成解释说,按照国际流行标准,在一般居住区,白天生活噪音不能超过4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35分贝。30分贝相当于低声耳语的音量,风轻轻吹动树叶的声音大约为20多分贝。而一般人群对于23分贝以下的噪音值变化,几乎是感觉不出来的。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静音产品时,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被厂家忽悠。目前很多企业所标注的静音指标只是最低工作模式下的分贝值,是最低音量,并没有实际意义。(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