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粤改革开放潮 闯赣鄱发展升级路(二)

29.04.2014  13:11

江西党政代表团在东莞市楷模家居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学习考察。本报记者 周 霖摄

   抢抓赣粤合作新机遇

  本报记者 魏 星 李冬明

  湿地公园内,鸟儿或嬉戏,或觅食;龙穴岛畔,喷注着外文的集装箱被紧张有序地吊上远洋货轮;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已具雏形……作为广州最南端的临海地域,南沙新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禀赋:距香港、澳门分别仅38海里和41海里。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赋予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等重任,标志着南沙新区成为又一个重要的国家级新区。

  “每天都有新精彩”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园区高瞻远瞩地提前为企业积极搭建平台,为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大量优惠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基地。以人才高地造就产业高地,以优惠政策建设智慧城市智力源。聚集高端人才,发展新兴产业,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王水平(省商务厅厅长):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我加压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与港澳合作开放,打造南沙新区和松山湖高新区,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胆识和智慧。我们要借鉴广东经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大开放主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全面开放的核心,首先是人的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兴省、开放富民的发展理念,坚决破除思想的保守性、理念的陈旧性和思维的局限性,以更宽的胸怀和视野、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大的气魄和力度,以新的视野和境界推动江西开放升级,做到高起点规划,不仅对接产业,还要建设宜居新城;不仅要引进项目、资金、产业,更要引进人才、技术、管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才能让江西在新一轮大开放中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

   把政府服务延伸到社区

  本报记者 魏 星 李冬明

  一栋栋绿意盎然、错落有致的欧式住宅,藏书3万册、总投资150多万元的图书馆,自办的市一级幼儿园,记录400多年发展历程的村史馆……位于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区的求富路社区,毗邻松山湖科技产业园,面积1.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00多人。2006年,以社区居委会补贴资金、居民自筹资金方式兴建现代农民公寓——求富路花园,并建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了一个现代宜居幸福社区示范点。在这里,老人家忙着健身跳舞、吹拉弹唱;孩子们放学后到“四点半学校”免费辅导;遇上烦心事,有专职社工排忧解难;需要家政服务,可以电话预约。从过去一穷二白的“牛过之路”,走过“求富之路”,实现“宜居之路”,走向“幸福之路”,求富路社区诠释了社区管理模式的变化。

  徐毅(省民政厅厅长):东莞市大朗镇求富路社区由原来的“牛过路”城中村变身为宜居示范点,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改善硬件居住条件的同时,创新了社区服务治理模式。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基层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并向“社区人”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我们要学习求富路社区,做到社区文化中心高起点规划,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坚持发展产业、围绕民生抓服务,建设集中服务平台,强化工作机制创新,把政府服务延伸到社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以服务促进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子。

   财政杠杆撬动企业升级

  本报记者 李冬明 魏 星

  大功率高亮度倒装焊LED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基于8英寸硅集成电路技术的大功率LED芯片级光源技术等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是2010年中国LED照明应用百强企业。当地政府对企业的科研扶持资金达5000多万元,公司自筹5亿元,主要用于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企业技术更新换代。

  同样在政府帮助下,东莞创科实业有限公司成功应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并逆势而上,通过全球收购,目前集团拥有自主品牌超过10个,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同类第二,成功实现从OEM到ODM、OBM的转变。目前,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2013年实现出口12亿美元,同比增加14.7%;今年1至2月实现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加39.1%。

  胡强(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各方面创新举措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财政方面有4点深刻印象:一是财政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企业升级换代的支持力度,广东政府连续4年每年拿出50亿元,设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并调动银行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西财政对企业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去年首创“财园信贷通”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每年还拿出4亿元对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加以扶持。未来我省还将增加产业引导资金,并扩大“财园信贷通”的支持范围。二是在民生方面,广东树立“底线思维”,对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众全力保障。江西在民生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保障标准仍有差距,未来会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三是广东在财政支出与事权划分上,列出800项目录清单,在全国先行一步。四是广东非常注重财政资金绩效考核,考核不过关减少或不予安排财政资金。这些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记者手记

   站在生态与科技的连接点上

  本报记者 李冬明 魏 星

  4月,生机勃勃的美好时节,从广州一路向南,经东莞向深圳,一幅生态与科技结合的科学发展画卷徐徐展开。学习考察的第二天,我省党政代表团对处于加快升级转型阶段的广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滨海湿地、岭南水乡、森林公园……这些元素的组合,成为广州南沙新区推出的一张生态名片。这个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新区,正成为珠三角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巨大引擎。然而,它捧回的一个国际奖项竟然是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这句江西人耳熟能详的句子,被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稍作修改后借用。开发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湖面8平方公里,永久性生态绿地加以保护的有14平方公里。寸土寸金的地方,为生态大方让路,向高新技术全力寻路。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站在生态与科技的连接点上,作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广东正加快谋划产业提升、“腾笼换鸟”。广州南沙新区、“世界工厂”东莞的加快转型,表明广东正以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为重点,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目前,我省也提出了发展升级的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全力实施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全省日益呈现“龙头昂起、苏区振兴、两翼齐飞、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

  学习考察是一方面是取真经、求真宝,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通过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事业大发展,不断发挥后发优势,开辟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寻找双方深化合作的机遇。作为珠三角的纵深腹地,我省有良好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和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完全可以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通过加强两地产业协作与配套,共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站在生态与科技的连接点上,“谋合作,促发展”成为赣粤两省共同的心声。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