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江西科学保粮“第一人”——记首批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徐建华

25.02.2016  10:59

  新年伊始,笔者从国家粮食局获悉,景德镇市粮食局所属企业景德镇国家粮食储备库徐建华获得首批“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称号,并批准成立研究“烘干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的工作室,这是继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后的又一殊荣,也是目前全省粮食行业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作为景德镇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主任,徐建华是科学储粮技术攻关的带头人。他长期坚守在保粮生产一线,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实现技术突破,并在储粮技术新成果转化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较高的实用价值,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徐建华在储粮技术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粮食熏蒸一直以来是常规熏蒸,不仅用药多,污染粮食和环境,而且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此,他带领一班人,探索熏蒸新技术,创新了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实现了无磷化氢发生器、无二氧化碳药物环流,粮食熏蒸用药量、二次熏蒸率得到有效降低。粮食出库水分损耗大一直困扰着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建华又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质通风试验,摸索出“进粮期适当降湿、保粮期保湿、出粮期增湿”的通风理论。通过实践的运用,粮食出库损耗得到有效控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果转化力求提效益

  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粮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徐建华为了实现成果转化,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针对新仓隔热层夏季温度高引起仓温大幅度升高的难题,他将统计分析理论应用到科学保粮技术上,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屋顶通风试验,自己进入50多摄氏度的隔热层采集数据,通过温差分析,正交试验,得出了白天通风优于晚上通风的结论。这项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拱板空间温度不超过40摄氏度,仓内空间不超过32摄氏度,两堆表层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确保粮食能够安全度夏。

  国家投资新建了我市第一条稻谷烘干生产线,在为农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农烘干粮食2.5万多吨。为了更好地降低烘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他创新烘干工艺,对新建粮食烘干生产线进行技术革新,变革传统人工装车操作方法,在提升机出口处安装了两条10多米长的溜管,利用落差使烘干的粮食可以自动装车。

  传授技艺搞好传帮带

  徐建华靠着一股刻苦钻研的精神,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飞速提升。他曾在全国首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取得高级技师任职资格,并且表现突出,得到专家的好评。国家粮食局成立修改了粮油保管员技能鉴定题库8人专家组,徐建华受邀参加题库专家组,他是唯一来自基层储粮一线的专家。在修改题库过程中,他结合工作实际,在储粮害虫鉴别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修改的1000多道鉴定题目无一差错,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专家教授的认同。

  徐建华不但自己是个保粮技术能手,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保粮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保管员。他每年组织全库30多名保管员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比赛,多次应邀到省内多家收储单位授课,传授保粮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景德镇国家粮库一大批青年保管员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