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发展”高端论坛举办

15.04.2016  17:32


              4月14日,“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发展”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由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张翼研究员,研究所刁鹏飞博士、汪建华博士,我校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家琪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助理蒋国河博士等五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我校党委书记廖进球出席论坛,副校长蒋金法、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赵克斌分别致辞。论坛由副校长蒋金法主持,人文学院部分师生、社会学所其他专家参加了论坛。江西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对论坛进行了采访报道。
           


            会上,张翼从精准识别、产业选择与精准扶贫三个方面进行扶贫解读。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而识别贫困人口的重点在于对其结构的衡量。从全国情况看,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类占40%-45%,因灾贫困占20%,教育缺失致贫占10%,因病致贫占10%,正常有劳动能力缺乏致富项目的占10%,其他的占5%左右。此外,他指出,在地方扶贫的产业选择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即全局扶贫与个体扶贫之间缺少联系,局部扶贫投入过大导致刚脱贫人口生活水平的降低。最后,他提出精准扶贫需要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经济脱贫与地方文化、宗教等脱贫同时进行。
            蒋国河结合四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研指出,当地在扶贫过程中存在一些待优化的空间,主要有扶贫精准度不够、流程管理有待优化、产业扶贫针对性不够、保障性扶贫资源不足、扶贫部门缺乏统筹协调、社会组织力量发挥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等。
            刁鹏飞肯定了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但同时还要注意程序正义和贫困的聚集效应,在以血缘和地缘维系着的乡土中国里,需要发挥当地宗族、能人、社会力量等关系网的作用进行扶贫。
            陈家琪从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角度谈到,要区分发展性扶贫和救助性扶贫;发展性扶贫要激发农业合作社活力,为此,要发挥技术服务中介组织作用,社会工作者、基层官员应向农业合作社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汪建华根据自身在乡镇的挂职经验,认为精准扶贫需要政府明确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应慎重选择扶贫政策,明确自身局限性。政府可以通过在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理清自己的角色。
            主题发言结束后,在场其他教师与研究员进行了积极互动。会后,张翼所长代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向我校赠与纪念品。



            推进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未来五年我国的重大战略行动。相信通过此次论坛,在场师生对精准扶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助于促进我校与中国社科院在重大调研课题上的协同与合作。(文/姜莹  图/孙坚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