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出台;扩大重性精神病贫困患者免费救治范围

10.08.2016  18:39

   学校应设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精神卫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昨天,记者从政府部门获悉,由省卫生计生委、省综治办等10部门制定的《全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6-2020年)》出台。

  每个设区市有一所

  精神障碍患者社会福利院

  目前,全省共有精神科床位1.08万余张、平均2.41张/万人口,精神科医师950余名、平均2.1名/10万人口,精神科床位大多集中在一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精神科医师大多分布在市级精神专科医院,县级精神科医师大多为转岗医师且实践经验不足。《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100%的县(市、区)设置一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或在一所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100%开设精神卫生(心理咨询)门诊并有效运行,全省精神科病床数力争达到2.8张/万人。力争实现每个设区市拥有一所精神障碍患者社会福利院。全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1350名,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少于3名。

  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对贫困家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重大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依法及时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

  扩大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

  免费救治范围

  我省提出,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把严重精神障碍纳入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报销范围并按规定报销。

  继续落实并完善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政策,逐步扩大免费救治对象范围,适当提高免费救治标准。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要按照有关规定,资助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给予补助。

  无法查明身份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和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要按照有关规定,先由责任人、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无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费用支付有缺口时,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

  此外,各地要将抑郁症、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作为工作重点,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失独家庭、职业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

  学校应设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我省提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依托12320热线及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当配备心理治疗人员,积极为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制订校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处理预案。普通高等院校应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联动协调机制,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此外,重点支持各地提高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加强县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每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专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名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记者 吴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