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精神扶贫是涵养理想报负的心灵鸡汤

07.09.2015  10:48

  昨天,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和新生一起走进了邱德拔体育馆迎新现场。北大今年录取本科新生4006人。约有5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两名孤儿新生获每年2万元资助。北大今年首次提出为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精神支持。(9月6日北京晨报)

  拥有百年历史文化的高等学府,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楷模,国人梦寐以求的心中殿堂……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大学为中国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和标杆。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引导下,无论是学术教育、还是人才培养、亦或办学治学,北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经验。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生理、安全、情感直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层级越往上走,需求也随之提高,总体上呈现出由简单的物质需求再至精神需求的变化趋势,而这种需求也反映出个人在生活、成长各个阶段的不同变化。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的需要特征并适当满足,是个人成长成熟不可或缺的过程。

  于贫困学子而言,家庭条件差、收入来源少,在物质硬件方面,与城市里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无法相比,幸好,在国家助学贷款、公益基金组织、学校奖学助学等政策的多重“利好”下,贫困学生的物质需求得到了较好解决。但是,如何满足这些贫困学子更高层次的需求,如何慰藉他们的内心就愈为关键和重要。

  此次,北京大学首次提出为经济特困生提供精神支持,旨在通过精神食粮、精神激励等方式,为贫困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帮助,其做法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一方面,寒窗数载的学子走出深山,尽管家庭贫困,却依旧怀抱“报效祖国、建设家园”的报负和信念。都说希望是灯塔,信念是航标。精神扶贫,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解决好精神匮乏的问题,对于贫困学子塑造健全人格,坚定理想信念,瞄准任务目标,深入持续发力,于个人成长、成材、圆梦帮助甚大,是涵养理想报负的心灵鸡汤。另一方面,“人穷志不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直以来,莘莘学子们有着无畏勇气和蓬勃朝气,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闯劲。“一个好汉三个帮”,推行精神扶贫,给贫困学子求学之路上更多帮助,让国家栋梁之材有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不仅是夯实国家、民族发展的坚强之举,也是为民教育的本质回归,更是教育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的生动实践。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这样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万千学子,期待在精神扶贫的涵养下,更加发奋图强,为两个百年梦想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