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究竟怎么吃:控制饮食≠饿肚子

06.01.2014  13:28

有位病人曾向我哭诉说:“于大夫,我被诊断糖尿病后有点生不如死的感觉。”我问他为什么有这么悲伤的感觉。他说得了糖尿病之后,100种食物里99种都不让吃,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其实,这样的营养干预是完全失败的。

营养和美味不矛盾

美国肾脏年会曾有一篇报告,讲的是一个胡吃海塞的人活到99岁,而另一个每天注意营养和锻炼的50多岁就夭折了。这说明当你过度地限制营养,丧失快乐,丧失人性,丧失权利的时候,你想达到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营养和美味并不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寻得两者的平衡,尤其是在糖尿病人身上。

话说回来,糖尿病要获得真正良好的营养干预结果并不容易,糖尿病人面临的问题里,吃饭问题占3/4,远远高于运动和控制血糖。

控制饮食≠饿肚子

人们很早就开始尝试通过限制饮食来控制血糖。1915年到1921年,糖友处于“完全饥饿”状态。这里的“完全饥饿”并不是说病人不吃饭,而是吃得饭量是现在糖友的1/3或1/5,通常是白菜水煮三次,然后嚼,最后还要把白菜叶子吐掉。最后导致很多病人死于低蛋白血症、低血糖和营养不良。这种方法肯定是错误的。

胰岛素出现后,糖友多采取主食控制,比如把主食量从原来的每天一斤,一下降到每天2~3两,引起低血糖,最后病人饿了就靠大量的副食品填补饥饿感,导致能量来源转变成脂肪、蛋白质等,从而造成肾负荷的加重和血脂病负荷的加重。很明显,这一方法也是错误的,但至今还有许多人这样做。

糖友在饮食控制方面通常面临3个问题:第一,超重肥胖现象。第二,肌营养不良。这个在中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很多患者被诊断后三个月之内,由一个超重者变成营养不良者。这是因为,他们不敢吃东西,每天心情负担极重,胃肠道功能也紊乱,最终造成病情恶化。第三,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两种情况,即体重正常,但实际上肌肉营养不良,还伴有脂肪过多。我国调查显示,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里,竟然有10%以上的人伴有脂肪总量和比例超标。也就是说,不要以为瘦就对,实际上它也会产生一大堆的麻烦。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