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索契冬奥会开幕 西方吐槽遭遇俄罗斯反击

08.02.2014  12:36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月7日晚20时14分,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开幕。由于这是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后,俄罗斯(前苏联)时隔34年再次办奥运,西方和俄国内都有不少人,将索契冬奥看做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一次“高调复出”。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普京甚至比当年的勃列日涅夫更渴望奥运会成功,这样才能令“俄罗斯回来了”的信号传遍世界,同时传递给俄罗斯民众。在西方解读中,索契冬奥的意义早已超越体育范畴,它是“普京的派对”,影响着普京个人乃至整个俄罗斯的前途,同时又是外交战场:虽然西方领导人“集体回避”,但仍有60多国元首及国际组织负责人赴俄捧场,叙利亚、乌克兰等议题很可能借冬奥会磋商。从旅馆条件差、歧视同性恋,到“最贵奥运会”,西方记者对索契冬奥会的吐槽五花八门,俄副总理科扎克则用“胜利者不应受指责”作为统一回复。《纽约时报》说,西方的批评犹如雪崩,俄罗斯人抹掉它却如同将雪花掸下自己的衣服。

20:14,一部描述俄罗斯历史辉煌的宣传片拉开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序幕,一名小女孩“飞上”夜空俯瞰美丽的俄罗斯大地……

环球时报》记者7日下午进入索契奥林匹克公园时,距离冬奥开幕还有6小时,冬奥会主体育场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外已有大量媒体聚集。除了提前到场的观众和记者,体育场外大批志愿者和警察也在紧张忙碌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索契冬奥单板滑雪等项目预赛其实已于6日展开,虽然过去数周人们因恐怖袭击威胁、同性恋争议和一些设施糟糕的准备情况对冬奥会充满担忧,但第一比赛日进展非常顺利:无任何负面事件发生,比赛在人们巨大的兴奋中结束。

最近两天,一些来索契参与报道的西方记者很忙,他们在社交网站上贴出各种照片,吐槽俄罗斯人给记者指定的住宿如何离谱:早餐的蜂蜜中趴着只蜜蜂;厕所竟出现“一格两位”;房间门不是没有把手就是没有锁;还有人抱怨“酒店房间总挂着赤裸上身的普京骑着各种哺乳动物的画像”。但CNN记者瓦雅特说,情况也没那么糟,虽然媒体酒店和一些景观设施尚未完工,但比赛场馆的情况都很不错,冬奥志愿者相当友善,努力说着英语。

完成这样一个项目是整个国家的巨大胜利,正如俄罗斯一句俗话所说,胜利者不该受到指责。”6日,俄罗斯副总理科扎克在记者会上如此回应西方记者对索契冬奥准备工作的吐槽。他说他对报道冬奥的西方或俄罗斯记者没有抱怨,对住宿或筹备工作的大部分批评只能算是奥运会设施和旅游设施小小的不完美,“我们为10万名客人安排了房间,只收到103份登记投诉”。《纽约时报》说,18世纪时,一名俄罗斯将军在未得到命令的情况下突袭奥斯曼帝国的城堡,即将被送上军事法庭,但时任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阻止了功臣受审,她当时所说的“胜利者不该受到指责”后来成了俄罗斯俗语。文章说,外界对索契冬奥的各种抱怨起初多如雪崩,但随着比赛开始有所减弱,而俄罗斯人抹掉这些批评却如同将雪花掸下自己的衣服般轻松。

6日,来到索契参加冬奥开幕式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出席国际奥委会会议时谴责针对同性恋者的歧视,被视为是在批评俄罗斯出台“反同性恋法律”。全球约200名作家签署联名信,要求俄政府停止对自由表达“锁喉”。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批评潘基文“迎合那些批评俄罗斯的人”,“这不是联合国秘书长应该承担的角色”。

在西方对索契冬奥的各种批评中,“花费高达500亿美元”成了最醒目的“罪名”,他们称在所有冬季及夏季奥运会中,从没有哪一届花费如此之高,几乎每决出一块金牌的成本高达510万美元。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学者舍夫佐娃的话7日被多家西方媒体转引。她说,索契冬奥会已成为腐败、无效、非理性、嫉妒虚荣和自大的象征,一个老百姓还没过上体面生活的国家竟然浪费这么多钱办奥运。英国广播公司(BBC)说,1980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莫斯科奥运会开幕时,人们并不知道就在短短几年前这名苏联领导人还打过退堂鼓,他在写给苏共一名政治局委员的信中抱怨办奥运成本太高,容易滋生丑闻,并称“现在退出还来得及”。文章说,勃列日涅夫当年担心的两件事索契冬奥会上都出现了,西方媒体上刊登的各种丑闻的标题连起来可能比索契的滑雪道还长。

俄方对此的反击也很强硬。俄罗斯奥委会主席朱可夫6日坚称对冬奥会的审计未发现大规模腐败,同时表示500亿美元投入中有大约430亿美元用于索契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让这座城市有了20条新道路、新的排污系统、新的发电站和油气管道,这些惠及未来的投入不应被计入奥运成本。至于安保问题,索契冬奥会组委会主席切尔内什科承诺,奥运期间,索契会是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

对于索契冬奥会,西方媒体上也有温和声音。CNN6日称,2010年印度承办英联邦运动会,也有人就安保和基建等问题屡屡批评新德里,可最终赛事还是赢得了赞誉。文章说,“永远不要通过封面去评价一本书,永远不要比赛没开始,就急着对赛事下定论”。 【环球时报赴索契特约记者 巴斯 驻德、日特约记者 青木 李珍 记者 刘洋 赵晓松 陈一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