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红包挡住回家路 男子称年终奖金回家就成负数

07.02.2014  12:50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过年给小孩子发压岁钱的习俗。小小红包不仅寄托和传达了祝福与感恩,也为节日增添了趣味和喜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随行就市地水涨船高了,如今已俨然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

   红包这个“”最难过

  大年三十下午,单位终于放假了。李先生和妻子回家匆匆收拾一下就往父母家里赶。大年三十不管多忙多晚,都要回家陪父母吃团圆饭,这是李先生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举杯祝福父母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接下来的固定节目是发红包。给父母二人每人500元,给侄子200元,李先生马年发红包的帷幕就这样拉开了。

  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过年,从年三十到初四,自己共发了12个红包,总计5500元。“主要是给了两边的老人和孩子,朋友之间还没有敢走动,年终单位发的那点奖金就已经成负数了。

  家住广武门的朱阿姨年还没过完就发起愁来:“我和老伴都是家里的老大,两边的兄弟姐妹加起来6个,过年兄弟姐妹们带着孙子来拜年,人家给我孙子给了,我也得回个礼啊。这不才几天工夫,我这发红包就出去了3600元,这可是我和老伴将近两个月的生活费啊!都说年关难过,过年发红包这个关最难过啊!

  红包挡住回家的路

  从重庆回兰过年的武先生今年过年共发了七八个红包。“打拼一年存了点钱,春节回趟家就成了穷光蛋。我记得咱们小时候大人给红包也就10块20块的,现在的压岁钱少则一二百,多则上千元。这行情是不让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回家了啊!

  这个春节,家在洛阳农村的韩女士选择了留在兰州过年。看着别人家团团圆圆,想到家乡的父母,韩女士说虽然心里很难过,但一想到回家后面对发红包这一关,就心里发怵。“我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多,都知道我在这边打工,过年回去就都得表示一下。我算了一下,来回火车票和给长辈们带的礼物就得好几千块,再加上发红包,过完年我只能喝西北风了。不回去也就不用再为发红包发愁了,这样想想心里就好受了很多。

  压岁钱成了人情债

  朱女士的女儿今年压岁钱收了6800元,朱女士告诉记者,这个钱除了给女儿留了1000元外,其他的自己又包了红包派了出去。“人家给你的孩子给,你也得给人家孩子回礼,唉……一来一回的欠的都是人情债啊,这年过得真累!

  “我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父母就会给我们兄弟姐妹发红包,从开始的两毛、五毛,到后来的两块、五块,拿着一张张崭新的纸币去百货公司卖几颗糖果,再买些学习用品,童年的快乐至今都无法忘怀。现在大人动辄给孩子几百上千的压岁钱,有的连一张笑脸都换不来,不仅让压岁钱变了味,连年味都变了。”市民张先生说。

  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与“”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然而,这样一个寄托着美好祈愿的古老习俗,现如今却成了人们的“甜蜜”负担,相信这是古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记者马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