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红绿灯的庐山:民警人人都是“口哨哥”

08.10.2013  17:05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4日专电(记者程迪)世界闻名的景区,没有一个红绿灯,络绎不绝的自驾车,此起彼伏的口哨声……这些关键词共同描绘了国庆长假里的庐山景象。

  “嘀嘀,您需要直走,嘀嘀,您要找的景区前面路口右拐。”10月2日,江西庐山迎来了今年国庆假期第一轮客流高峰,来庐山的自驾游车辆同比增长约3成。面对骤增的交通压力,吹着口哨指挥交通的民警在各个路口奔忙着。

  “庐山道路特点是路窄、弯多、坡陡,每年一半时间大雾弥漫,冬季道路又极易结冰,综合因素导致这里不适合安装红绿灯。所以在管理上也只能是靠着每个民警的一个口哨和一双手来指挥、疏导交通。”庐山公安局交管大队副大队长郭小平说。

  正因为清一色的用口哨指挥的特点,庐山民警被来山游客们亲切地称作“口哨哥”“口哨姐”。旅游旺季时,他们从早7点忙碌到晚10点,因警力有限,15个小时不能换岗,吃饭也在马路边就地解决。

  “我在交管大队工作17年了,我都不记得自己吹坏过多少个口哨了。冬季天冷的时候,冷冰冰的口哨放在嘴里是真凉,但是没办法,没有口哨怎么能行呢。”庐山公安局交管大队副大队长项青元说,在旅游旺季,很多民警三个月要吹坏3、4个口哨。

  截至2日16时,庐山来山游客人次3.62万,同比增长19%;山上车辆已达4800辆,趋于饱和,但去年国庆假期的“长龙”现象没有出现,往来车辆井然有序。

  记者2日下午在庐山多处路口看到,往来车辆在“口哨哥”们的疏导下通行顺畅。许多自驾游客自觉在山下换乘景区旅游大巴上山,也减轻了景区交通压力。

    庐山:自驾车增三成 排队“长龙”未再现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3日电(记者程迪)3日,江西庐山迎来了今年国庆假期的车流最高峰,自驾车数量同比增长约三成。但通过相关部门的一系列疏导举措,排队“长龙”现象没有出现,景区内车辆通行顺畅。 详细>>>

    明净秋日 素美庐山

庐山的秋,美在一份明澈。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天的庐山显出了它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牯岭

踏着凋零的树叶,迎着清凉的晚风。随裙襟飞舞,任夕阳余辉披洒在身上。秋天虽枯萎了漫山的碧绿,却也拂红遍山的枫叶,宽厚坚实的金色之秋,让人觉得一种想去飞翔,想去歌唱的愉悦。挥洒了一天的劳累,静静地端坐石凳远眺长江,不尽颇有“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那份诗意;小镇上人群稀疏,似乎也摆脱了夏日的疲乏,显得格外的静逸;此时此刻,人、镇、山似乎都融为了一体,尽情享受秋的静谧。

美庐

满是落叶的小道一旁坐落着一栋建筑,脱去了夏衣的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斑驳的一墙一瓦上点点滴滴都似在历史长河中向你诉说着那个风云交汇的年代。远离了夏日的浮躁,我们所倾听到的更是那日理万机背后的一丝丝惬意。心,也静了!

含鄱口

驱车来到含鄱口,偌大的鄱阳湖上余晖洒洒。秋山映着日落。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花径

缓缓地走过波光粼粼的如琴湖,随着那久经历史的小路不经意间曲径通幽地来到了一座茅草小屋前。屋前一汪秋水,屋旁一片竹林,心中瞬间被一股隐姓埋名的情愫所融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思路。记忆中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

芦林湖

下了山,乘车路经芦林湖。眼前的景色不由分说般的熟悉,恰似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不由分说般的将我的心拉出了车位,不得不停下车来一诉衷肠。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