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伴侣王海萍梁惠贞:未到而立之年先后牺牲

05.05.2014  15:19

  挂在海口市长流镇王海萍故居里的王海萍、梁惠贞遗照。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王海萍、梁惠贞:

  红色伴侣的三个历史镜头

  纪念

  王海萍诞辰110周年

  歌声,总是在回荡。在海南岛,在上海,在鼓浪屿;在虎巷8号,在火车上,在监狱里,在刑场上;在战友们的记忆里,在以他们的故事为题材的《小城春秋》小说和电影里。

  王海萍与梁惠贞当年唱着《国际歌》,走完了他们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小城春秋》作者高云览呕心沥血,反复吟诵主题歌,“把你手里的红旗交给我,同志,如同昨天别人把它交给你。今天,你挺着胸脯走向刑场,明天,我要带它一起上战地。让不倒的红旗像你不屈的雄姿,永远鼓舞我们前进,走向胜利。

  以白色恐怖与红色热血为背景,王海萍与梁惠贞的爱情没有留下太多墨迹,但革命领导人,红色伉俪,未到而立之年先后牺牲,梁惠贞身孕8个月就义等铁铮铮的事实,足以让后人深刻铭记。

  夫妻俩没有来得及照一张合影。

  1980年,应厦门党史研究之需,王陛铨将家里唯一一张大伯父王海萍读书时的单人照翻拍了寄过去。

  1950年,陶铸来海南寻找两人的家人,却只找到梁惠贞家,拿走了她唯一的那张学生照。

  英姿勃发与笑靥如花的两张脸并在了一起,镜头便穿越90个春秋,伴随着轮船汽笛鸣响,两人分别离开海南岛北上追求革命。

  一

  相识———革命同乡

  “他们在海南并不相识,去到上海才见面的。”王陛铨说。

  1922年秋,王海萍琼崖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沪江大学。5年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海南共产党人遭血腥屠杀,梁惠贞在党的安排下来到上海。

  推开海口市长流镇堂善村王海萍故居的门,王陛铨开始讲述沿自老一辈人嘴里,以及他后来了解的关于大伯的故事。

  赴上海前,王海萍父母强烈要求他必须完婚才能离家。王海萍答应去上海前一天完婚。结婚当晚,王海萍拉着小舅子在堂屋聊了一整晚,谈人生、谈理想,就是不进洞房。

  第二天一早,王海萍匆匆搭上了北上的轮船。

  “我们家人直到解放后才知道大伯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想到当年一走,大伯经历了那样轰轰烈烈的十年人生。”王陛铨说,大伯离家前晚说得最多的话是“志存高远,志在中华曙光”,后来又数次写信回家请求离婚,劝前伯母改嫁。

  从海口市府城忠介路拐进马鞍街111号,梁惠贞大哥的女儿梁起尧推开她姑姑故居的门,镜框里那张年轻俏丽的眉眼依然生动传神。

  “我爷爷娶了三房妻妾,连佣人一大家子。我奶奶也是梁惠贞的妈妈,老人家小脚,抽鸦片,经常躺在床上跟我念叨姑姑。”梁起尧说。在奶奶嘴里,姑姑那么漂亮,又那么叛逆,不愿守在家里当大家闺秀,总是跟革命女豪杰刘秋菊混在一起。

  梁惠贞之所以叛逆,梁起尧认为跟家庭环境有关。看到自己母亲扭曲的双足,犯烟瘾时涕泪横流的样子,梁惠贞一心想冲出旧社会束缚女性的牢笼。

  1926年,梁惠贞于广东省第六师范(设在海南岛)毕业,此时她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梁起尧谈到梁惠贞离开海南前有过一次婚姻,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爱人分道扬镳,一方执意逃去越南,另一方却坚持追随革命。

  “许多革命同志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上海也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梁惠贞如椰树那样坚韧不拔,像海燕那样与风浪搏击。”从事党的地下斗争和武装斗争,解放后任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办公室兼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冠中在他撰写的《梁惠贞》一文中如此描述。

  王海萍与梁惠贞在上海的相识过程只有胡冠中记叙的一句话:“在上海参加革命活动过程中,梁惠贞同海南岛另一位共产党人王海萍认识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

  不久,王海萍遵党中央派遣,从上海到福建加强党的领导力量,梁惠贞仍然留在上海。1928年,经组织批准,王海萍与梁惠贞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