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红色基因 激发基层活力——萍乡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

08.07.2014  11:55

    新华网江西频道7月8日电(蓝天蔚 李运球 王刚)萍乡是江西重要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孕育和发展了独特的红色基因。自省委推出“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以来,萍乡市以此作为激活红色基因的主要抓手,在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通过畅通“连心”渠道、夯实组织基础、突出典型引领,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党的免疫力、强化党的创新力,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推动了干部作风好转,跑好接力棒、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正在成为当地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丰富载体 畅通“连心”渠道消除“末梢堵塞

    3月16日上午,家住芦溪县芦溪镇卫前社区的郁敏秋因自家建房与邻里发生纠纷,通过手机短信向镇民心民声互动平台反映相关诉求。随即,郁敏秋收到了“您的‘要求调处建房纠纷’的事项,镇诉求办理指挥协调中心已经受理,我们安排镇信访办主任周桂兰进行调处。

    周桂兰接到通知后,立即与司法所干部和村干部一起,火速赶往现场进行调处,热情、详尽地讲解有关政策,因势利导,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事后,郁敏秋说:“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帮助处理好了,要是以前老百姓有个急事难事,半天甚至几天都得不到处理。而现在,政府收到问题诉求后,解决得又快又好,老百姓心里真的很感激!

    如何消除“末梢堵塞”,让党员干部的心与群众贴得更近更紧,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更亲更高?

    萍乡市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进一步深化“学习龚全珍,争做贴心人”活动。

    萍乡市要求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到所在联系点,深入2个以上乡镇、2个以上村、2家以上企业,至少联系群众3-5户;市、县单位成立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5—10名机关干部为成员的“连心小分队”,每人至少联系群众3-5户;乡镇干部分片兜底联系,实现了联系群众“全覆盖”。

    目前,全市共有3万余名党员干部与8.28万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全市建立了党建指导员、企业特派员、安全生产督查员、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综治维稳员共6000多人的6支“群众贴心人”队伍。

    4月19日至今,萍乡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5000多名在职党员,进入43个社区开展了以政策宣传、文明引导、清洁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活动。

    为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萍乡市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延伸服务职能,健全市、县、乡、村、片区(组或小区)五级服务群众网络,探索实行“两下沉、三畅通”工作法,将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机关干部直接下沉到社区,在社区成立综合服务中心。

    此外,萍乡市在市县乡三级搭建“民心民声互动平台”,做到诉求受理有系统、分派诉求有告知、诉求办理有监督;探索推广城市社区“1365”工作机制和农村“三有两定一评”工作法,营造了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行“360”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定点服务、上门服务、网络服务”三种服务方式,构建“乡、站、队、村、组、员”六位一体服务体系,提供“零距离”贴心微笑服务。

    强基固本 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活力

    一条平坦整洁的水泥公路贯穿全村,两边菜地绿油油,两侧山坡披绿装,清溪潺潺,村舍洁净,安置小区里数十栋3层小别墅整齐地排列着,格外引人注目,村里的篮球场、小广场、路灯、健身器械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这是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略下管理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来发生的喜人变化。

    略下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刘同明说:“我们借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这股东风,在市国税局、安源检察院等驻村单位的帮扶下,办起了一家花木公司、5个农家乐、一家食品厂、一个包装厂、一所荣军医院,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去年达到30多万元。管理处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还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美德在农家’示范村。

    随着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前来游山玩水的城里人接踵而至。管理处积极倡导、扶持村民开办农家乐,30岁的村民林莉早年在外打工,去年她在村里开了一家叫“菜根谭”的餐馆,生意火爆,成了村里餐饮业的领头雁。

    林莉说:“村里集体经济发展了,就有资金来扶持村民充分利用郊区优势开办农家乐,以农家美食吸引城里游客,现在村里还有‘芦下湾’、‘略下人家’、‘农家大院’等特色餐饮店,都越办越红火。

    村民李加文则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兴办了城郊花木公司,栽种面积1200余亩,花卉苗木品种100余个,带动全村100多户村民从事花卉苗木产业。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群众的底气和实力,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

    萍乡市建立了党建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力度,每年三县三区财政预算党建经费在3000万元以上,确保基层有钱办事;全面保障基层干部待遇,从今年起,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对全市村民小组长进行专项补助;建立健全了困难党员帮扶专项基金,市县乡三级财政每年拿出约300万元,对生活困难和年满70周岁又无固定收入的党员,每人每月发放30元到50元的“党组织关爱金”,让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从2012年以来,萍乡市由市级领导干部带头挂点,抽调市直机关干部组成37个工作组,各县区同步派出151个工作组,对全市18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集中帮扶,大力推广异地置业发展物业经济、对接产业提供有偿服务等增收模式,深入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全市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已经减少到68个。

    针对基层党组织部分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萍乡通过公开推选、群众推荐、下派干部等方式,将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群众认可的能人选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全市已在252个村成功实施“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占全市行政村的40.3%。

    为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萍乡市对排查出来的8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采取市县领导干部挂点,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具体联系、工作组帮扶的方式,“一地一策”制定整改计划。目前,有69个基层党组织完成整改工作。

    萍乡市还推广了安源区的“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包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定一包”工作法,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短板”问题。推行了“三述三评三票决”、党员先锋创绩“百分制”年度考核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在抓好农村、社区、高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组织覆盖的同时,萍乡市探索完善了“按需设置建设党组织”工作模式,在安全生产一线、商圈、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等经济活跃领域和服务群众最前沿领域,新建特色功能化党组织600多个,织就了一张全覆盖的“组织网”。

    典型引领 跑好“传承红色基因”接力棒

    5月24日晚18时至25日7时,上栗县遭受强暴雨袭击。一夜之间,肆虐的洪水吞噬了部分河道、村庄以及县城部分区域。

    滔滔洪流中,37名穿着印有“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不时在救灾的人群中闪现。他们根据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李红利用QQ、微信、微博发布的信息,在县城浏万路、平安路、北上街等街道救出被困群众163人。在县城水势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志愿者黎志刚等人又迅速借来一辆大型铲车,在萍栗路、栗江路、农贸市场救出被困群众891人。

    这是萍乡市大力开展“学习龚全珍,争做时代新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萍乡市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全市头等工程和灵魂工程来抓,以“全民崇德,提升精神境界”系列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开设道德讲堂168个,每年开展道德讲座300多场次,28年坚持开展新人新事评选和“崇德尚善树家风”活动。

    在萍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身边好人好事、崇尚先烈、争当英模成为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红色土壤成了先进典型培育、成长的“良田沃土”,萍乡涌现出龚全珍、杨斌圣、龚德凌、肖玉玲、胡启初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截至目前,萍乡市1人当选“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获江西省道德模范称号,2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9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先进典型以模范行为诠释、践行和传承红色基因,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萍乡市以先进典型为引领,推广建立了近300个“龚全珍工作室”、组建了60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市志愿服务中心”和“市志愿服务网”两大平台,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大力开展“学习龚全珍,争做时代新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

    萍乡市要求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镜,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萍乡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龚全珍上“第一课”拉开活动序幕,各级党委(党组)以“学习弘扬焦裕禄、龚全珍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为主题,采取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会、支部学习会、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远学焦裕禄,近学龚全珍,我该怎么做”大讨论和演讲比赛。通过典型引领带动,推动了当地党员干部作风的好转。

    萍乡市委书记陈卫民说,萍乡市将继续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着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夯实基层基础上用力气,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上见成效,切实转变作风,激活“红色基因”,让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