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十三年“蝶变” 新“中心城区”强势崛起

27.04.2015  11:05

  四月的红谷滩新区清风和煦,芳菲正浓。一座座高品位城市公园鸟语花香,一幢幢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高标准道路拓展延伸……十三年的开发建设换来了沧桑巨变,红谷滩新区再不是那片荒滩涂、沉寂地。作为我市最年轻的城区,红谷滩新区处处活力尽显、风采迷人,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样板新区。

  从规划建设4.28平方公里的行政中心,到如今175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从2002年10月一级财政初建、200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648万元,到2014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8.3亿元;从常住人口5万人,到时下拥有常住人口近50万人……多年来,红谷滩新区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等重要工作,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区环境日益优化,“生态型、低碳型、智慧型、文化型”新城的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一座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城正日益汇聚人气、吸引商机,为南昌市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品绿化扮靓新城 美丽江岸浪漫如画

  红谷滩新区是抽沙造地建设起来的新城,绿地尤其珍贵。为此,红谷滩新区选择了绿色发展之路,以创精品绿化为重点,围绕生态水城、魅力新区,打造人与自然合一的“绿色”新生活。

  赣江西岸,秋水广场和赣江市民公园呈带状分布,历史文化源流和绿色自然交融的婀娜风姿,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中,忘却了城市的喧嚣。红角洲片区,一座风光旖旎的水城有望展现在市民面前。红谷滩新区已启动红角洲水系活化工程,将从前湖引水作为补充水源,并充分借鉴阿姆斯特丹的水城机理,建设和谐的水道、步道、车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红角洲水系、城市泄洪、排涝、水系景观建设与城市生态保护融为一体。

  如今,站在红谷滩新区的道路旁,眼前不时掠过骑着公共自行车的市民,宝绿色的车身与路旁绿树鲜花相映成景。2009年11月,红谷滩新区通过号召单位、居民认种认养树木的方式,架起人与绿色交流、互动的桥梁。现在每天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生、社区居民、退休职工认建认养绿地,栽种“生日纪念树”、“结婚纪念树”、“同学聚会纪念林”等已经成为红谷滩新区居民共建森林城市的新追求。

  按照“一路一景”的要求,该区还精心打造以桂花、柚子、广玉兰等为主的百条特色长廊,实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人居美景。“早晨打开窗户,花香扑鼻,还常有小鸟飞到家里做客。”红谷滩人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营造的是“美的空间、人的乐园”。

  金融机构快速聚集 产城融合加速推进

  产业是城市发展基础,城市是产业载体。围绕建设“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红谷滩新区建设框架日益成形,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产城融合步伐明显加快。

  在经济建设中,红谷滩新区重点规划建设了金融商务区、CBD总部基地、文化创意、楼宇经济四大板块,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目前,已引进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保监局、国家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142家,其中入驻的金融机构(企业)110家已开业。

  在项目推进上,绿地中央广场、华尔登广场等多个综合体项目顺利竣工,华南城3、4号交易广场、绿地中央广场百盛旗舰店、香格里拉酒店、用友南昌产业园一期顺利开业。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南昌绿地国际博览城等项目进展神速。同时,九龙湖路网工程、九龙湖湖体综合整治工程、九龙湖隧道工程快速推进。

  商业配套方面,红谷滩新区开创了组团式商圈发展的大商业格局,其中,万达广场、世茂广场、联发广场、绿地中央广场(百盛旗舰店)密集布局,组成了庞大的红谷滩商圈。铜锣湾商业广场、凤凰印象形成了凤凰洲商圈。此外,还有莱蒙都会、天使金融广场、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商业项目正在建设中。

  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红谷滩新区以全省金融商务区建设为抓手,按照新建培育与改造提升并举,激活扩大本地消费与吸引集聚外来消费并重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加快城市发展建设。短短十几年间,红谷滩已建成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南昌之星摩天轮、南昌国际展览中心、江西展演中心、南昌国际体育中心、赣江市民公园、秋水广场、行政广场等成为丰富南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此外,南昌地铁一号线的迅速掘进、中心片区十纵十横的道路基建稳步推进等一揽子基础建设相继落地,都大大改善了红谷滩综合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红谷滩新区按照中部领先、全国有特色、达到国家住建部“三星”水平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智慧红谷滩建设,为智慧南昌建设树立样板、提供示范。

  在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红谷滩新区积极践行“人文、宜居、智慧、绿色、集约”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一中心、一展示馆、一热线、两个平台、六大系统”的智慧红谷滩整体建设框架。即“智慧红谷滩”指挥中心、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市民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智慧城管”、“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十个子系统,涉及城市管理、教育、卫生、交通等多个方面。

  目前,智慧红谷滩新区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试运行,提供魅力红谷滩、市民服务、便民惠民、轻松出行、新闻资讯、教育在线、娱乐互动共7类78项服务应用。该平台与诸多智慧应用系统对接,如智慧政务、智慧城管等系统。依托这个平台,市民还可以实现网上办事、发起民生诉求,同时,市民可以通过与智慧城管对接的“全民城管”这个模块,参与城市管理。

  红谷滩888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于2014年10月22日上线试运行,受理来自电话、手机APP、门户网站、微信、易信、微博等多个渠道的市民咨询、投诉、建议等。全市首个“智慧社区”——红谷滩世纪中央城智慧社区已交付试运行,智能家居系统、社区智慧卡、社区综合信息库、智能快递、健康小屋、便民支付等,给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此外,九龙湖片区在建设过程中已经植入了智慧管网“基因”,将建设红谷滩新区供水、排水、燃气等统一的管线数据管理应用与智能监控系统,为防汛排涝、工程施工、事故预警、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服务支撑。

  聚焦增进百姓福祉 打造文明宜居新区

  区属中小学、幼儿园由不足10所,快速增至40多所;区属学校教师从200余名增至1600多名;区属学校在校学生由最初的不足4000人增加至近26000人……透过喧哗热闹的校园,不难看出红谷滩新区日渐兴旺的人气。

  “刚搬来红谷滩时,感觉只有三个字‘不方便’。没有商场,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回老城区大采购;没有医院,就怕得急病……”谈到这些年红谷滩新区人气的聚集,作为亲历者的丰和社区居民叶利权大爷有着深刻体会。“好在近几年红谷滩一天一个大变化,理发店、早餐店、超市开进了住宅小区,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早就不成问题了。”叶利权说,洪都中医院、中寰医院都相继开业,省中医院、市一医院等大医院都在这边设了分部,出门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看上病,解决了老年人最大的后顾之忧。

  自2005年起,红谷滩新区狠抓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强力推进。短短几年间,该区共完成生活配套建设项目近千项,道路、管网、供水、供电、供气、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生活配套服务体系趋于完善。与此同时,红谷滩新区大力推行智能一体化政务系统,从“被动受理”到“主动上门”提升服务品质,并积极推广“协商民主”试点,通过固定规范的渠道参“”议事,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提升了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其中,凤凰花园社区“民情理事会”多次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的视察和肯定、沙井街道“协商民主议事厅”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居民共同参与、共建和谐社区的自治氛围。

  在此基础上,红谷滩新区运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打造“智慧型”社保工作体系,逐步形成“自动化”社保缴纳办理平台。创新服务举措,率先在全市搭建街道、社区微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无“”不至的各项服务。加快各片区便民惠民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以惠民、全民为目标,全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文体活动,打造“15分钟文体圈”。

  今年,红谷滩新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持续改善,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的原则,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争今后两年全面启动建设或建成外国语初高中、腾龙学校等12所学校和部分优质幼儿园,加快推进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6家省属大型综合性(专科)医院建设,完善一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建设,不断努力为老百姓入学、就医、文化休闲娱乐等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