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新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明新路

10.10.2015  11:24

生态立区 绿色发展谱写新篇

  昨天一大早,红谷滩新区渔舟湾湿地公园就出现了不少扛着“长枪短炮”的游客在花丛中流连。“我每年都要来好多次,这么美的景色,看多少次都不够。”摄影爱好者袁甲说。

  多年如一日对生态的坚守,使得红谷滩新区从一片滩涂,变成居住者舒心、投资者向往、创业者留恋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区。这些年来,红谷滩新区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低碳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在尘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生态“”区 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红谷滩新区地处赣江之西,与南昌老城区隔江相望。优越的地理位置助推了新区经济高速发展。2015年上半年,红谷滩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7亿元,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然而,新区并没有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是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并确立了环境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据红谷滩新区城环局园林绿化负责人陶俊平介绍,目前红谷滩新区建成区城市绿地面积约1564.64公顷,城市绿地率达43.46%,绿化覆盖面积约1646.4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5.73%;公园绿地面积约275.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8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全市平均水平。

  为了让绿色生态更好地供市民共享,红谷滩新区正着力打造九龙湖新城的低碳生态社区,通过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绿道建设经验,利用优先控制的绿地,建设游览步道、休闲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绿色低碳交通系统,供人们休息的公共驿站等公共空间贯穿其中。这些与常规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的慢性交通系统总长221.8公里,按设计宽度不同分为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遍布整个九龙湖片区。届时,市民在闲暇之余,可沿着城市绿道骑行,沿途欣赏秀美风光;也可沿着社区绿道步行,5分钟就可以抵达家门口的公园。

   生态“”区 天更蓝云更白水更净

  自2010年起,红谷滩新区投入绿化资金6.2亿元,完成绿化面积为250万平方米,构建以“城市绿化为中心、通道绿化为骨架、社区绿化为亮点、青山绿树为保障”的城市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如今,一批园林街道、园林社区、园林单位、园林校园开始涌现。按照“一路一景”的要求,该区还精心打造以桂花、柚子、广玉兰等为主的特色长廊,以实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人居美景。

  随着凤凰洲市民公园(赣江市民公园三期)的开放,赣江西岸从南至北依次建有滨江月季园、渔舟湾湿地公园、摩天轮广场、赣文化长廊、秋水广场、凤凰洲市民公园,约20公里滨江生态走廊已全线贯通。目前,赣江市民公园四期正在规划建设中。

  此外,红谷滩新区已启动红角洲水系活化工程,将从前湖引水作为补充水源,并充分借鉴阿姆斯特丹的水城机理,建设和谐的水道、步道、车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红角洲水系、城市泄洪、排涝、水系景观建设与城市生态保护融为一体。

   生态“”区 市民看得见的“低碳城

  昨日上午8时,红谷滩新区世纪中央城的王先生和往常一样,来到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刷了租借卡后,骑着一辆自行车出发上班。在红谷滩新区,租自行车出行早已成为时尚。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自2009年8月7日红谷滩新区率先在全省推出公共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以来,该区已先后累计投放自行车7000多辆,建成便民服务站点71个,基本实现了红谷滩中心区、红角洲、凤凰洲全程对接。如今,穿梭于红谷滩街头的一辆辆绿色便民自行车已成为展示红谷滩现代新城形象的一张特色名片。

  在沙井园林生态平衡调剂站,园林工人将修剪下来的粗大树枝粉碎、发酵后成为园林绿化的有机肥,又采取给园林乔木施柱状棒肥方式。此方法自实施至今,红谷滩中心区的树木生长更加茂盛了。

  如今,小到市民衣食住行,大到城市整体规划,低碳的理念已渗入到红谷滩新区的各个角落。(本报记者 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