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滩最大"临时菜场"要搬家 市民有话说

08.07.2014  09:25

    说起沁园路农贸市场,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居民并不陌生,因为来这里买菜既方便又便宜。不过,过不了多久,这个红谷滩新区最大、运行了12年的过渡性农贸市场就要关闭。

    “马路市场”将结束使命,一个新市场将在年底开业,辞旧迎新,不少市民却有话要说。

     “马路市场”大行其道

    不少市民至今仍习惯称沁园路为红谷八路。这个依托居民区建起的农贸市场,虽然是政府明令取缔的非法占道市场,但由于种种原因,10多年来一直人流如织,成为红谷滩市民最大的“临时菜场”。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沁园路农贸市场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对此,红角洲管理处主任陈勇坦承:沁园路集贸市场其实是一个临时的过渡性集贸市场,每天门口车辆乱放、垃圾满地、污水横流。

    记者沿着该市场走了一圈,发现经整治后,市场原有的铁棚和招牌已拆除,显得宽敞一些,但烂菜叶子满地都是,待售的猪肉大多未加盖检疫章,地上血水与污水横流。市场出售的干货很多是“三无”产品,食品卫生状况之差不言自明。

    据介绍,这个市场是2002年自发形成的。刚开始,只有10余户流动摊贩售卖蔬菜、肉类等菜品。2006年以后,红谷滩新区常住人口急剧增加,菜场呈现爆发式扩大,面积从原来的不到100平方米增到现在的近5000平方米,摊位数也从10余户增长到780余户。由于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滋生的问题不少,一些游医浑水摸鱼,在此无证行医,市场上甚至还有赌博、卖淫场所。

    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在2005年和2008年两度拟取缔这个过渡性市场,但均未能如愿。政府明文取缔的占道市场为何一直存在?红谷滩管委会一工作人员说,除了市场地段好的因素以外,由于集贸市场经营者不少是失地农民,一旦取缔,他们可能会失去经济来源。

     投资1500万元的市场无奈转型

    令人玩味的是,非法“马路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原先只是占道一条街,现在已发展到满满4条街,正规集贸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一边是无证市场生意兴隆,一边是投资千万元、设施齐全的新市场难聚人气。在红谷滩新区,早年有两家经过政府规划批复的集贸市场无奈转型。一家是位于沁园路的水果批发市场,由于无法吸引水果商进驻,先后改成家具卖场和大型餐饮店;另一家是功能齐全的新昌北集贸市场,2006建成后,直到2009年年底一直门前冷落。

    2006年9月,投资1500多万元距离沁园路农贸市场约800米的新昌北集贸市场竣工,然而因为沁园路集贸市场的存在,偌大的新昌北集贸市场门可罗雀,只有4个摊位营业,分别是水果摊、猪肉摊、蔬菜摊和豆制品摊点,由于人气不旺,“耐不住寂寞”的4位摊主陆续“回归”沁园路集贸市场。

     新市场能否一炮打响

    据了解,目前红谷滩新区南昌大桥以北、市政府以南区域的居民几乎都是到沁园路集贸市场买菜,如果被取缔,居民去哪里买菜呢?

    千呼万唤,新的农贸市场呼之欲出。再过一段时间,沁园路临时集贸市场将被取缔,与该市场相距不到1000米的翠苑路乡企城集贸市场将投入使用。新市场地处红谷滩新区边缘,与新建县城只有一路之隔。

    新市场能否顺利地承接沁园路市场的功能,为老百姓所接纳?

    记者几天来在市场走访了20多位市民,大多数人关注的是食品安全,而沁园路市场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就此而言,新市场为人们所接受。

    但客观地说,沁园路市场从位置上讲,距离周边居民区较近,更符合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与此对比,新市场比较偏僻,没有直达公交车,如果是老人,买菜会很不方便。

    陈勇介绍,沁园集贸市场已开始拆迁整治,新建的乡企城集贸市场将在年底交付使用,将建成5000平方米、拥有600个摊位、符合大型生鲜市场规范的集贸市场,辐射范围包括卫东中村、沙井小区、红岭花园、盛世经典、中寰医院、南昌五中、理想家园范围内的区域。市场门前还设有专门停车场。陈勇还透露,为了对沁园路临时过渡集贸市场的商贩进行分流,红谷滩新区已在建设或升级改造另外2个集贸市场。

    采访中,记者发现经历了红谷滩市场的起起落落,市民们似乎已见怪不怪了。除了方便外,他们关心的是食品安全与经济实惠。那么,这次政府下大决心搬迁沁园路市场,新市场能否一炮打响, 顺利承接沁园路市场的功能,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吴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