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迎来首家三甲公立医院

26.02.2014  10:39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今日试运行,3月中旬全面投入使用

  2月26日,集医疗、急救、养生、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试运行,3月中旬将全面投入使用。这是首家入驻红谷滩新区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它的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红谷滩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重点打造优势服务品牌

  2010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紧抓我市扩充并均衡新老城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机遇,在红谷滩新区规划新建一所集医疗、急救、养生、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刚刚建成的新院一期总投资预计3.2亿元,重点打造“骨伤医学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等优势服务品牌,实现骨伤学科的优势发展,创伤急救学科的重点发展,康复、针灸、推拿等学科的特色发展,健康管理与养生治未病的一体化发展,以及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差异化发展。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一期开设床位300张,设有急诊科、骨伤科、内科、儿科、脑病科、肺病科、脾胃病科、普外、普胸、脑外、中医外科、妇科、针灸科、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康复医学科、推拿科、眼耳鼻喉科等35个临床及医技科室,配备了核磁共振、螺旋CT、术中CT、双能X线骨密度仪、双平板数字化无线平板拍片床系统、移动式数字平板成像系统、全身量化康复系统等进口先进大型医疗设备100余台(件)。

   构建梯队合理的人才队伍

  “救死扶伤,凭仁心妙手;除忧治病,靠良药灵方。”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医生实现职业理想的基础,也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保证。目前,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9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62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64名;南昌市“521”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2名,江西省名中医4名,江西省中青年名中医4名,南昌市名医6名,逐步完善了新院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构建了梯队合理的人才队伍。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骨伤科和医院的龙头科室,2003年,该医院在全省率先实施骨伤专业分科,目前形成了急诊骨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关节镜外科、微创骨科、小儿骨科、手外科、正骨科、骨病科、骨伤康复科等十个二级骨伤专科。医院骨伤科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国家中医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全国中医骨伤名科、江西省骨伤临床基地、南昌市名科。康复医学科也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江西省“十一五”重点专科和江西省中医特色重点专科。

   优化服务流程缓解看病难

  改进医疗服务流程能够直接缓解“看病难”,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该医院将患者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前移至门、急诊分诊处,开设了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等预约诊疗服务;门诊服务窗口设立了窗口服务叫号系统;整合规范急诊流程,落实首诊负责制,实行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骨科一体化管理,为危急重症病人提供全程陪同医疗服务;在骨伤科、中医内科等所有门诊诊室设立分诊点,实现归类片区分诊候诊;建立窗口服务弹性工作制,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医院成立患者服务中心,统筹管理非医疗护理服务工作,包括患者随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临床各类标本送检、生化检查及检查报告单领取与发放、病人转运等服务。

  作为目前唯一一家进驻红谷滩新区的公立三甲医院,市洪都中医院成立了“红谷滩新区志愿社区服务中心”,将周边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社区全部列入医院志愿服务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将志愿活动逐步扩大到整个红谷滩新区,让新区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免费的爱心医疗服务,缓解了红谷滩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全面实施数字化医疗服务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其列为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病案统计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放射影像数字化系统等。

  据了解,北院将作为南昌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拟建设符合中医医院诊疗特点的标准化医院信息化系统,项目包括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临床服务管理系统、医疗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通过先进的IT技术优化整合医院业务流程和信息资源,全面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促进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

  (邱佩君 记者 廖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