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隧道第二批沉管下月完工 明年建成通车
5月启动第二批管段浮运沉放
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红谷隧道,今年将完成第二批管段的浮运、沉放、安装。目前,红谷隧道干坞北坞已经完成3节沉管建设,南坞3节沉管正在进行顶板施工,下月即可完工。
12节沉管依次沉放,
江底“拼”出隧道
红谷隧道连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与老城区。隧道主线全长约2650米,过江段长1329米。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过江段由12节管段组成。12节沉管管段编号为E1至E12。管段由西向东依次沉放,从E1至E10,E11和E12由东向西沉放,最终接头位置在E10与E11位置之间,采用水下接头的方式,这也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关键的一环。
“受赣江水位季节性影响,沉管分两年在丰水期沉放,每年沉放6节,工期非常紧张,如沉管浮运不能正常进行,将存在推迟一节管,耽误一年工的风险。”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副总经理万超介绍,去年的6节沉管充分利用隧址附近的江心洲缓冲水流速度,将沉管运到此处再等到窗口期进行沉放。
“今年浮运的E7沉管要与沉在江底的E6对接,而浮运的目的地在赣江的主航道区,水流较快,没有缓冲地带,难以控制回旋区的水流,给沉管浮运工作带来了难点。”万超介绍,近日,市政公用集团特邀请了由港珠澳大桥顾问陈韶章等组成的6位专家,对红谷隧道工程施工第二批管段浮运至回旋区、调头进隧址施工以及最终接头进行了论证,并审查通过。
“红谷隧道是国际上第一座在江河的中部,在流速大、水位落差大的上方,用沉管法修建的隧道。”港珠澳大桥顾问陈韶章认为,E7至E12管段出坞及浮运、管段沉放与安装、最终接头施工等均为沉管隧道施工关键环节,关系到沉管隧道能否安全、保质顺利建成。
根据专家建议,待赣江水文等条件成熟后,再进行2016年沉管的浮运工作,预计今年5月启动第二批管段浮运沉放。
红谷隧道连通赣江两岸,明年通车
红谷隧道位于跨江大桥南昌大桥、八一大桥之间,连接红谷滩新区与东岸老城区。隧道起点位于丰和中大道与怡园路交叉口东侧,路线自西向东沿怡园路下方布设,下穿红谷中大道、赣江中大道,并以直线形式穿越赣江,东岸以地下互通立交形式分别接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隧道主线全长约2650米,工程按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计划2017年建成通车。
红谷隧道采用“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的设计理念,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区域路网衔接,解决出口处交通拥堵问题。
西岸于丰和中大道东侧设主线出入口,于红谷中大道东侧设一对出入口。东岸以地下“双Y型”互通立交形式连接沿江中大道,于中山西路分离立交北侧设一对出入口,于朝阳中路北侧设一对出入口,在中山西路设一对出入口,在朝阳中路设一出口。东岸通过多匝道的设置,采用多点疏散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保证过江车流通过沿江中大道以及与其相连的东西向道路(民德路、中山西路、朝阳中路、朝阳南路)快速分流。(梅婷 记者 吴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