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隧道首节沉管浮运将推迟至6月中旬

02.06.2015  12:13

赣江流速过快 沉管浮运推迟

    红谷隧道首节沉管浮运,受赣江流速影响推迟。昨天,记者从红谷隧道施工部门获悉,施工人员经过测量,发现赣江流速过快,近期难以达到浮运的要求,因此首节沉管浮运计划推迟到6月中旬进行。

    12节沉管分为两年在赣江丰水期浮运

    红谷隧道共12节沉管管段,编号为E1至E12。目前,已经有3节在干坞中预制完成,等待浮运的首节沉管编号为“E1”,沉管长115米,宽30米,高8.3米,重2.5万吨。

    沉管浮运、沉放施工分成三步:第一步是沉管出坞,第二步是沉管浮运,第三步是沉管的沉放对接。

    据介绍,浮运航道起点在生米大桥旁的干坞,终点在红谷隧道隧址,浮运线路总长8650米,需先后穿越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三座大桥。

    沉管浮运是整个红谷隧道工程的关键工序,受赣江水位季节性影响,沉管分两年在丰水期沉放,每年沉放6节。

    为确保浮运安全,在沉管浮运穿过南昌大桥时,将对南昌大桥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同时,沉管浮运期间,海事部门也将实行拖带水域全封闭封航。因此,沉管浮运工作受到各界关注。

    赣江水流速度影响红谷隧道沉管浮运

沉管浮运工作是整个红谷隧道工程的一大难点,要考虑到赣江水位、水流、天气、能见度、风速等多方面的因素。”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副经理万超告诉记者,沉管浮运速度不宜大于30米/分钟,风速不能超过三级,管节浮运时水流速度应小于0.6米/秒,能见度大于1公里,浮运水位不低于12.5米。目前,受降雨影响,赣江水流太快,会增加浮运的风险,尤其是穿越三座大桥时,浮运难度加大。

    万超告诉记者,沉管出坞时,采用坞内绞车及坞口外布置水下锚块的方式,将沉管绞拖出坞。这时,要求赣江流速不超过0.6米/秒。

    “6月1日8时测算结果显示,坞口水流达到了0.79米/秒,所以此时进行浮运风险较大,若强行浮运可能会出现撞桥等严重后果。”万超说,坞口下游300米就是生米大桥,赣江流速过快,一旦控制不住,重2.5万吨的沉管向下游冲去,很容易撞上大桥。

    沉管通过跨江大桥时,流速不能超过1米,而目前流速为1.1米。沉管浮运至隧址后,要进行系泊等工序,此时对水流的要求也是不能超过0.6米/秒,一旦水流速度过大,同样危险。

    隧道整个工期在可控范围之内

    万超告诉记者,管节浮运前,需要和相关部门沟通,这需要提前两三天。浮运后,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沉放,这又需要五六天。沉管浮运虽然仅1天,但是从浮运开始到沉放,前后总共要6-8天。这样就导致整个窗口期比较长,加大了气象、水文预测的难度。

    沉管浮运一再延后,是否会对红谷隧道的工期造成影响呢?万超告诉记者,原本预计沉管浮运安排在6-10月份,就目前情况来说,整个工期是在可控范围之内,不会影响红谷隧道通车的时间,预计在2017年6月底完工。

    为了早日实现红谷隧道首节沉管浮运、沉放目标,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积极与气象、水文等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5日前后,南昌会出现降雨天气,将对赣江水位和流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红谷隧道首节沉管预计6月中旬浮运、沉放。”万超说。

    红谷隧道项目部正在对拖船上的每位船员进行反复演练,以熟悉浮运航道,及测量等工作准备。只要水流等条件满足,便可以进行首节沉管的浮运沉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