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纪委如何深化"三转":退出无关议事协调机构

04.05.2015  16:06
      ●前些年,纪委干了大量分外的事,参加了各种议事协调机构,把时间耗在文山会海上;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搞检查、考核、评比;参与小金库、“三乱”专项治理等,揽了不少不该揽的事。

  ●目前,大多数市、县纪委已退出非主业的议事协调机构,将纪委从过去“包打天下”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也让更多的纪检监察力量回归主业。

  烈日下的农田水利工程工地上,纪检监察干部在检查沟渠的深度和宽度;尘土飞扬的拆迁现场,纪检监察干部在督促进度;竞拍激烈的公共资源交易现场,纪检监察干部举着摄像机全程录像;人头攒动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现场,纪检监察干部在计分;村庄、社区的村(居)务公开栏前,纪检监察干部察看公开事项是否及时、全面……

  上面的场景,对许多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并不陌生,有的曾经这样干过,有的至今还在这样干。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冲到一线去监督”的理念下,牵头或参与了各种各样与监督沾边的议事协调机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领导小组、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

  前些年,随着工作领域的拓展,纪委干了大量分外的事,参加了各种议事协调机构,把时间耗在文山会海上;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搞检查、考核、评比;参与小金库、“三乱”专项治理等,揽了不少不该揽的事。

  “三转”之前,福建省某市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达255个,海南省某县纪委参与了220个议事协调机构。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纪委监察局的干部经常出现在政府职能部门召开的会议上,书记去不了副书记去,副书记忙不过来常委去,常委去不了室主任去,室主任去不了一般干部去,普遍只有三四十号人的县级纪委监察局参与了上百项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忙得脚不沾地,似乎哪儿都离不开纪委监察局、哪儿都少不了纪检监察干部。

  多种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同级党委、政府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让纪委上”,拿纪委当“开山斧”、“灭火队”;开展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时,“由纪委牵头”,因为纪委相对超脱、手上还有执纪权,推动力度大;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容易出问题的工作时,请纪委来监督、签字背书,真出了问题可以拿“纪委派人监督的”来挡一挡;一些纪检监察干部陶醉在“重要工作都离不了我们纪委”,“纪委干部战斗力强、工作得力”之中,怀着“多参与部门业务工作多接受锻炼有利于今后提拔重用”、“有权有利办事方便”等想法,乐此不疲。

  过去,各级纪委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提起工作千头万绪,干起活来忙忙碌碌,但工作效果却不理想。近年来查办案件工作、巡视工作、信访举报反映出的问题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与之前各级纪委职能定位聚焦不足、发散有余有很大关系。正如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组织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种了别人的地,就会荒了自己的田,干的非主业多了,主业必然荒废。

  到后来,纪委职能泛化、主业弱化、作用虚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纪委成了“万金油”,无所不管,真有“包打天下”之势。然而,其实际监督权威和监督效果却大打折扣。对那些参加200多个领导小组的纪委来说,一个领导小组哪怕一年就开一次会,纪委还有精力干好自己的主业吗?

  说一千、道一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的主业,这方面干不好,别的工作干得再热闹也没用。

  十八届中央纪委回归党章规定的职责,根据形势任务要求,提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如何解决纪委参与工作过多、职能泛化的问题?釜底抽薪之举莫过于清理退出纪委主业以外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找准职责定位。

  两年多来,大多数市、县纪委对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大幅精简。在中央纪委有关部门抽样统计的134个县级纪委中,已有124个对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率普遍在80%以上。这将纪委从过去“包打天下”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也让更多的纪检监察力量回归主业。市、县两级纪委比照上级纪委的做法,普遍开展了调整内设机构工作,调整后,执纪监督机构数占内设机构总数60%以上,执纪监督人员数占编制总数的60%以上。大多数市、县纪委书记和市直属派驻机构负责人已退出分管的其他业务,做到专职专责。

  然而,在有的地方,纪委表面上虽已不再参与非主业的议事协调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在牵头或参与监督执纪问责以外的工作,出现了“纪委要办案,县委书记说要抗旱”的局面。比如,为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西南某县的县委书记“钦点”县纪委牵头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开展村级财务大检查。该县组织20多个检查组,由县级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带队,从县财政局、审计局、民政局等单位抽调专业财会人员,对全县300余个村(居)委2013至2014年度村级集体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此次检查预计在今年8月底结束。

  纪委的作用无可替代,但纪委决不能替代有关职能部门发挥作用,“包打天下”。“三转”是中央要求、形势使然。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多发,纠正“四风”、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亟待克服。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做到聚焦中心任务、守住职责定位,真正把监督责任担起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难以落实。(尹 健)

市委书记、市纪委书记、学者谈市县纪委深化“三转

  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支持纪委回归主业 发挥执纪监督威力

  纪委退出与主业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后,变化十分明显。最主要的就是责任的回归,不仅是纪委责任的回归,也是其他部门单位责任的回归。纪委清理退出议事协调机构后,真正超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监督执纪问责,严格纪律监督、深化正风肃纪、严肃查办案件,带来的积极变化有目共睹。其他部门单位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既要把工作开展好,更要让各项工作经得起纪律和规矩的检验,干部既要干成事,也要不出事。责任的回归,让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风清气正、尊崇法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纪委就是管纪律的。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得纪委有一丝一毫的分心分力。支持纪委回归主责主业,这既是发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强大力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应有之义。

   江西省萍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徐志华:“退”一步海阔天空

  世间万事,知易行难。没想到,工作开展之初就遇到了这样的局面:我们刚刚向市委汇报拟退出的议事协调机构,要求参与新的议事协调机构的文件又批转给了市纪委。后来,清理退出议事协调机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必须迎难而上。我和班子成员带着市、县两级纪委班子破解层层难关,协调方方面面关系,用1个多月的时间才厘清纪委职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于清理出来的162个议事协调机构,我们按照“留、撤、退、转”四字原则进行处理。市纪委保留或继续参与议事协调机构18个,取消议事协调机构3个,退出141个。将原先承担的党务公开、招投标监管、电子监察、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9项工作职责全部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5个县(区)纪委也对原先参与的623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处理,共保留或继续参与97个,取消15个,退出511个,移交有关工作职责60项。

  清理退出议事协调机构之后,我们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单位重新调整班子成员分工,将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从“事事有份”中解脱出来,专门抓监督执纪问责;要求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不能再分管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等纪检监察以外的工作。

  攥紧拳头才好发力,退一步往往海阔天空。后来的事实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坚持“三转”,退出非主业的议事协调机构,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次华丽转身!

  去年“三转”以来,市、县纪委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强化了对党的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问责处理了一批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科研部副教授贺夏蓉: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根据党章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与时俱进提出的工作要求。“三转”的实质是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责主业。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是走内涵式发展还是外延发展,走集约发展还是粗放发展,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收拢五指攥成拳,厘清职责抓主业,从发散式的、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向内涵式的发展之路。

  找准定位是前提。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定位准才能责任清。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纪委的权力是党章赋予的,党章第44条明确规定,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这是纪委职责定位的根本依据,也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法理所在。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指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强调事物“”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外延式发展”主要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强调的是事物“”的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一重要表述,使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更加清晰、准确,也为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供了目标和方向。通过审视历史也可以看出,在不同历史时期,虽然党的纪律的内容和纪委的职责不尽相同,但有一条始终不变,就是严明党的纪律,查处腐败行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聚焦中心任务、守住职责定位,真正把监督责任担起来,切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这是纪检监察工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更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