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纲领:高校的死制度培养不出“活学生”
卫生搞不好还算优秀大学生?昨日,微博传浙江万里学院规定学生“三次不叠被子就要被处分”,经证实该校规定“所在寝室和个人内务在学校文明寝室检查结果中有三次及以上不合格者,取消学生当年度评优评先”。一些学生认为“学校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但用错了方法”,有些家长态度全然不同,甚至引用了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支持学校的做法。(10月23日《现代金报》)
高校虽众多,制度却雷同。纵观国内高校,把个人和寝室卫生作为优秀学生评选依据的,浙江万里学院并不孤单,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评的例子并不少。笔者曾经也经历过这种生活,当局者迷,当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而今再回首、细思量,这样的制度实乃高校管理的烂招,把大学生当成中小学生,死制度怎么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高校自有其使命。洪堡创立的以“学习自由、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为宗旨的柏林大学,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随后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把科学研究带到了高等教育领域,美国的现代大学则起到很好的社会服务作用,而按照蔡元培先生的观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的发展史表明,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上面有所作为,尤其应该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因此,要实现使命,高校必须建立一套先进的现代大学制度。这种制度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但是,“钱学森之问”犹在耳畔,我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来创新拔尖人才和大师?浙江万里学院的死制度或许就是最好答案中的一条。可以想见,当大学生整天担心自己会被突击检查,会被免掉评优评先资格时,他们还有心闲逛校园,进行“思想漫步”亦或学术争鸣吗?
其实,教育学生叠被子和讲个人卫生,家庭和中小学有责。家庭是个人卫生意识培养的最佳场所,中小学的寄宿制则是补充。可是我们的早期生活教育在家庭和学生根本没有“市场”,为了高考拿高分,学生一心用在学习上,家长们哪舍得让孩子干家务、整理卫生呢?学校也是从成绩中看到政绩,看到利益,哪还有时间管学生的卫生习惯?
高校必须做该干的事。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师管得太多,学生们的思维都有些固化,这时大学应该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多一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制度,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如果大学拿出对付中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大学生,那大学还有何意义?请记住高校的死制度培养不出“活学生”。而那些把教育孩子养成卫生习惯的责任推向高校的家长们,也得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