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纳微构筑与仪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0.12.2014  18:15

      12月8日,第二届纳微构筑与仪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陈荣处长,吉林大学冯守华院士,湖南大学谭蔚泓教授,吉林大学杨文胜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王丹研究员,湖南大学何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杨俊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钟声亮教授,以及我校副校长刘晓东教授,校长助理、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焕文教授,科技处处长乐长高教授等2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是继“第一届纳微构筑与仪器研讨会”成功召开后第二次对“调控纳微尺度分子组装的原理与装置的研究”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进行讨论,旨在明确吉林大学与东华理工大学在此项目上的共同目标及发展方向。
      刘晓东在会上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简要介绍了我校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在地学和核科学的特色学科优势。他指出,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面提高我国科学仪器的性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仪器既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事,也是当下我们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陈焕文介绍了我校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验室在科学仪器研制方面的相关工作。
      冯守华院士简要介绍了“调控纳微尺度分子组装的原理与装置的研究”重大仪器专项的项目背景。他围绕绿色合成化学、通过科学原理开发专用仪器、微量合成体系与大数据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此仪器专项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对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引出我校与吉林大学共同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协同创新。

      与会的各位专家针对“调控纳微尺度分子组装的原理与装置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如何开展相关工作、为科学研究输送有利工具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最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陈荣处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第二届纳微构筑与仪器研讨会”的召开对科学研究意义深远,不仅是纳微构筑领域的经验总结,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互相学习的良机,会议成果将有利于提升化学学科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专家指导性的意见也有助于重大仪器专项后续工作的开展。 (图/文  张兴磊)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