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弹轰炸日本第一人:百万传单如雪撒落破敌胆

30.07.2015  16:29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月光如辉,日本长崎的街头如往常一样平静。日本军政官员正入梦乡,有些还酒酣耳热,突然警报响起,全城熄灯。漆黑一片中,莫不惊慌失措,抱头伏地有之,被头裹身有之,钻进马桶间有之,跳进井里躲藏亦有之,一式地屏息敛气,狼狈至极;入睡了的长崎居民,来不及披衣,相继逃出房屋。满街、满巷、满村、满市,都拥塞着慌乱窜逃的人群。

  惊惶未定的日本军民惶惶不可终夜,惊吓至天明。他们万万没想到,炸弹并没有如约而下,从空中飘落下来的却是纸质传单。

  一位寿司店老板拾起几张纸片,上面印着:“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这么多传单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是中国对日本的“纸弹轰炸”事件。1938年5月19日晚,中国空军越洋空袭日本,投下百万纸弹后凯旋。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阵营对日本本土进行的首次空袭。当时,宋美龄专门为此次行动起了个名字,叫“人道远征”。

  “领衔此次远征的,是崇明籍空中骄子徐焕升,也就是我的父亲。”徐焕升的长女徐蓉兰说。

  美国《生活》杂志曾评选刊登了二战中闻名于世的12名飞行员的照片,其中就有担任这次“纸弹轰炸”行动的队长徐焕升。该杂志明确指出,“徐焕升是先于美军杜立德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慷慨请缨

  自组空军远征队

  “父亲为人谦逊,颇有儒将风范,他不喜张扬,不会主动和子女讲起过去的事。”徐蓉兰这样评价他的父亲。

  徐焕升的大女婿王大森也说,“我们问他,他也不多言。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徐焕升的谦和有礼,不仅家人常念在心,他的战友亦交口称赞。老战友曾回忆,合影留念时,请他在第一排中间位置,他一次次辞谢,坚持坐或站旁边、后排。

  “堂兄从不提他当年的壮举,为官低调而清廉。”徐焕升的堂弟、现已90多岁的徐方说,当年他曾投奔过任空军第一联队司令的徐焕升。原以为堂兄当上了司令,住的是豪华宅邸,哪知只是临时的公房,不起眼的房屋、平常不过的家具,吃的也都是饭堂的家常便饭。

  僚属、亲朋敬佩之余,用“只有成熟的稻穗是低垂的”赞扬徐焕升。当年由他安排先行转移的军官,仍感念其“战必争先,退必居后”之高尚风格,赞他足为“现代军人效法之楷模”。

  缄默、低调,掩不住当年的豪情与壮举。“战必争先”要从徐焕升的主动请缨说起。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武汉成为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中心和作战物资主要集散地。日本空军加紧对武汉实施空袭和轰炸,并到处狂轰滥炸,整个中国大地硝烟一片。

  《大公报》 曾这样写道:“敌派飞机到我后方各处,对我无防御城市之人民,任意轰炸,破坏文化机关,残杀我医院之病人,我全国上下人士,莫不切齿痛恨。

  当时,有人主张派飞机去轰炸日本,以血还血;有人认为不能冒险行动,中国空军314架作战飞机,经淞沪会战、南京战役已损失惨重。

  1938年3月,汇集各方意见后,蒋介石制定《空军对敌国内地袭击计划》,决定在5月中旬派空军突袭日本,但不投炸弹而掷纸弹,即“散发传单”。

  “当时中国的空军力量太弱,投放传单揭露日军侵华暴行,以唤起日本民众反战的觉悟,这在其本土造成的影响会比少量炸弹更大,也显示我中华民族不滥杀无辜之德威。”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瞿骏认为,纸弹轰炸战略是改军事战为舆论战,意在用人道主义回应日本的侵略,以赢取世界各国的声援,故称“人道远征”。

  彼时,情势对我方并不利。瞿骏分析说,日本本土防空戒备森严,部署了大量战斗机和地面防空部队。而中国空军装备的飞机中航程最远的也不足1000公里,又无合适的战斗机给轰炸机进行护航,“这样去日本执行空袭任务,等于‘赤手空拳’。

  当时能做如此远距离飞行的飞机只有“马丁139WC”一种机型,且仅有的两架马丁机都在外国志愿飞行员手里。考虑到设备与技术的欠缺,国民政府准备聘请外籍飞行员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