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好连心网 增进鱼水情

15.10.2015  16:35
原标题:织好连心网 增进鱼水情

今年以来,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萍乡市湘东区全面推行“1153”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以“党建+”理念为引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遍布全区的小小网格,编织出了一张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连心网。

群众放在首位,“最后一公里”畅通了

龙台村是湘东区的一个偏远山村,距所在白竺乡政府30公里。村民们到乡里办点事,来回要花上一天时间,村干部们去乡上或区里时,常常会帮村民代办一些事情。“人民群众办事张嘴,党员干部服务跑腿”成为龙台村把群众放在首位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湘东区在白竺乡开展“1153”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即1套区乡村三级联动的保障机制,在每村建立1个群众工作室,将“五员”(党员、村民组长、妇女组长、议事代表和“五老”人员)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实行定点、上门、代办3项服务。

经过半年多的试点和提炼,今年3月,湘东区全面推广“1153”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模式,设立11个一级网格(乡),147个二级网格(村),905个三级网格。区级设立网格调度中心,驻村乡(镇、街)机关干部任二级网格督导员,村(社区)在三级网格中建立“五员”队伍,将服务队伍延伸至群众身边,每个“五员”人员联系10至20户群众,实现了联系群众“零距离”。每个村(社区)成立一个群众工作室,依托“五员”队伍提供定点、上门、代办3项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缺位”。区乡村三级联动,各网格员全天候巡视网格和走访农户,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现了民意诉求“零障碍”。

网格遍布城乡,连心的机制灵活了

网格遍布全区,只是打下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因地制宜、坚持创新才是让“1153”这个“连心”机制灵活起来的关键。

麻山镇麻山村是湘东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他们把网格化管理服务的重点放在产业发展、村民致富上,全村涌现出党员创业致富示范户46户,带领农民在乡村旅游、花卉苗木、果业种植等产业上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1.2万元。峡山口街积极探索城镇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的新途径,他们通过将三级网格收集的建议诉求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每月确定一个服务群众的主题,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网格化管理,今年以来开展活动14次,服务群众1.3万人次。

仅仅经过半年的探索与实践,湘东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就已呈现出亮点纷呈、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一张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网已经织就。

党群关系融洽,“党建+”效应凸显了

在推行“1153”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过程中,湘东区以“党建+”理念为引领,不断在内涵和形式上深化,让已经织就的连心网更加结实牢靠。

湘东区整合党建、纪检、综治等资源,开展以“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主题的大走访活动,并出台走访问责办法,丰富了“1153”群众工作机制的载体。据统计,全区在活动中有3900多名党员干部走访群众72496户,发放问卷表23830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700余条,已办理2605条。

以推行“1153”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为抓手,湘东区基层党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党建+”效应凸显。今年以来,该区社会治安状态连续5年被省综治办评为优秀(县)区,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7.7%,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区经济发展也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1至8月份,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1.91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系统收入完成2.21亿元,同比增长1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23亿元,同比增长13.1%。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