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补店月赚6千元 宜春一对夫妻用精湛手艺为顾客延续情感

28.05.2014  17:16

李秀红在精心织补

  “多亏了这对夫妻,把我一件珍藏了50年的嫁衣织补如新,找回了当年与丈夫新婚的感觉,也找回了对母亲的思念。”26日,年已72岁的宜春易大妈手捧着一件老款毛衣激动地说,再过两天就是她和老伴结婚50年的纪念日,她把当年母亲送的这件嫁妆找出来,却发现羊毛质地的衣服被蛀了几个破洞。经人介绍,老人来到位于市区小巷一家专门织补旧衣服的小店,没想到织补后破洞一点痕迹也不见了。花上几十元钱,就了却了老人一个心愿。据了解,像易大妈这样找回怀旧情感的故事,在这家小店时时发生,一家小小的织补店成了现代都市生活中实现特殊心愿的港湾。

   4台老式缝纫机月赚6000元

  在宜春市老城区中山中路,有一条名为崇儒巷的小巷。这条文化气息很浓的小巷却布满了鳞次栉比的手工、小吃的店铺。当你走进小巷深处,有家挂着“娟子补衣店”招牌的小店,就是李秀红、杨剑夫妻专为市民织补旧衣的店铺。

  26日,记者来到小店,只见前来取送衣服的顾客络绎不绝。李秀红一边忙着手中的织补,一边和记者拉起家常。“我和丈夫都是70后,老家都在宜春慈化镇。20岁那年,我们一起去广州一家服装厂当学徒,跟着一名湖南师傅学了三个月手艺。那段日子很辛苦,每天一大早开始练习手工缝纫针法,一直要到凌晨两三点收工,有时左手食指被针扎上几十次。有一次丈夫嫌这活太细致,烦躁地把缝衣工具摔在地上。”李秀红说,但想想为了学到一门吃饭的本事,他们还是咬呀坚持下来。

  2010年,夫妻俩决定回家乡创业,观察到宜春城区这类织补活还少有人干,便租了小巷深处一家小店,干起了专门从事织补旧衣的行当。

  记者发现,李秀红的织补店除了一个电熨斗外,全部的家当就是4台老式脚踏缝纫机。据介绍,这些已淡出人们记忆的“古董”,都是当年上海生产的“蜜蜂牌”和“蝴蝶牌”等名牌缝纫机。由于夫妇从事的是需要一针一线补衣的慢工细活,如今一轧几厘米的电动缝纫机虽然时髦快捷却不适合用来织补。

  李秀红夫妇的这家小小织补店只开了4年,由于他们手艺精湛,服务态度也好,顾客越来越多,从一开始一天都接不到一单生意,到如今生意红火,有时还要电话预约。由于顾客的口口相传,有的大老远问着找来,还有周边的新余、萍乡等地顾客慕名而来。李秀红告诉记者,一个月下来平均能赚个6000元左右,近期,丈夫杨剑又开起了网店,通过网上传授,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拜师学习这门传统手艺。

   织补中为顾客延续珍贵感情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夫妇俩开的这家小店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安康的幸福生活,同时还与顾客产生了一份解不开的珍贵情结。杨剑说,尽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也都追求时尚,但节俭的本色还没消失。更重要的是有时借物怀旧的情感可以从中体现。

  杨剑告诉记者,有一天,一位老大爷找到店里,带来了一条有个巴掌大破洞的毛线裤要求织补。他发现这条破旧不堪的手织毛裤至少穿了几十年,就告知毛裤太破旧,补起来很麻烦,50元的织补费也花得不值。但老人很坚决地表示,别说50元,就是再多的钱也要补。因为这是老伴给他织的第一条毛裤,现在她刚刚去世,穿上补好的毛裤就等于老伴在身边。杨剑马上明白了大爷的心,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细心地缝补好了这条毛裤。

  “还有一次,一名20岁左右的小伙子来到店里,拿了一条磨破的牛仔裤请我帮他修补。我一看这条价值才几十元的牛仔裤修补不划算,劝他不如买条新的。没想到小伙子听后竟含着泪告诉我,他以前不懂事,好在外打架滋事,后来在少管所呆了几年。这条牛仔裤是母亲给他买的第一条裤子。现在他结束了劳教,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母亲却因病去世了。为了留下对母亲的思念,他想修补好后永远珍藏起来。在小伙子的恳求下,杨剑不仅将裤子修补好,李秀红还在裤子的腰部加绣了一朵百合花。

  记者从不少顾客中了解到,他们每到小店织补了一件衣服,都像是了却了一桩心愿。有对钟爱的新衣复原的喜悦,有对睹物思人的眷恋。而李秀红夫妇则在方便他人中收获快乐。

[实习生:胡燕] 来源: 中国江西网 | 一键分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