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不再经济:棉农每亩地收入仅1200多元

17.08.2014  20:01

        当经济作物不再“经济”(三农微观察)

        从投入到产出,棉农觉得种棉花不再“经济”,减少了种植面积。棉花生产面临的难题警醒着我们,粮食生产要谨防这种“不经济”的情况出现

        下个月,新的棉花年度就要开始了。连续实施了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今年不再继续,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今年棉花市场情况会怎样,各方都在关注。这几天,跟山东的几个通讯员通电话,聊起棉花种植情况,他们都反映近几年他们那里的植棉面积在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似乎不是个案。资料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棉田面积的确呈缩减趋势。为啥会这样?农民的感受最真切。他们说,棉花虽然是经济作物,但已经不太“经济”了。

        首先,劳动投入已不“经济”。现在种其他粮食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已经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了。农民会算账,自己真正在田里劳作的时间,顶多不超过一个星期。但是种棉花不行,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机械化水平低。打棉杈,掐边心,杀棉虫,拾棉花,就连地都要耕上好几遍,里里外外至少要干一个月。就拿采摘环节为例,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而我国的机采率在2012年时只有8.2%左右。在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升高的背景下,让农民把大量劳动投入到棉花生产中,显然不太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