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热议中国经济“平衡点”:政策该出手时就出手
2015年中国经济首季报昨日揭晓,7.0%的GDP数字和多项经济综合指标的出炉,既表明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显示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学界、业界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未来将如何发展?“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支点应该如何协调?
“中国经济在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之后,步入中速增长区间,是非常自然的增长逻辑”,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玉贵认为,稳增长固然是今年经济工作的规定动作,不过中国经济若要避免萧条经济周期来敲门,亟需拨开经济增长的迷雾。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应该真的认识到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阶段,以前推动经济增长的旧的动力,如出口、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等都已发展到一个瓶颈,都面临着非常痛苦的一个转型。经济学家潘建成也指出,必须要注意在增速换挡过程中,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剧烈阵痛,并由此引发相关风险。
事实上,如何做到减速而不失速已经成为学术界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关注点。经济学家毛承之认为,稳增长首先就要稳货币。从广义货币增长波动以及中国传统的经验数据来看,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科学精准,以减少广义货币增长波动次数与频率失衡。
而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建议货币政策“该出手时就出手”。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稳增长需要出重拳,应当从稳定汇率、降息、降准、增加支出、减税等五方面进行政策调控,尤其是降息降准和加大投资力度。
事实上,中央政府不仅在金融手段上实现了调控工具的创新,在投资领域亦已备好多个既利民生,又稳增长的系统工程。自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已陆续推出“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经济学家张其佐表示,这两大抓手几乎包括了主要稳增长领域,是阻止经济继续下滑的果断科学决策,也是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今年两会期间安排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任务都在加快落实当中,它的效果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分析表示,今年下半年经济出现企稳和小幅回升的概率非常大。按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下跌引起企业“去库存”。只有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见底了,企业要开始“补库存”,就会使经济起到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