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析当前经济形势: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20.04.2015  19:58

    资料图:4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0%,增速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中新社发 张浩 摄

    中新网4月20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了该报特约评论员《怎样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一文。文章指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非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不仅没有达到极限,而且潜力还非常大。

    文章指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把过高的速度稳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提出“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并指出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增长动力由投资、出口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新常态。既然已进入经济新常态,我们就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并引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文章称,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这次经济下行是趋势性的,增长已达极限,没有多少潜力了。果真如此吗?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增长潜力,要看这个国家的投资、消费、出口是否还有提升空间。正是从投资、消费、出口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不仅没到达极限,而且潜力还非常大。

    文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首先,看投资潜力。最近10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稳定在40%以上。投资前景如何对经济增长影响重大,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投资更是政府对冲经济下行的重要手段。中国近10年投资率达20%以上,高居世界前列,今后也许很难保持20%以上的投资率,但绝非没有扩大投资的空间。从人均投资规模看,目前中国的水平并不高。2013年中国人均资本形成只有1739美元,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905美元。而同期美国是8961美元,韩国、日本、德国等大体在6000—7000美元左右。要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投资仍有很大空间。

    其次,看消费潜力。未来10年,中国消费潜力巨大。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3年中国消费总额4.75万亿美元,人均消费3496美元,而同期美国消费总额高达14万亿美元,人均消费43329美元,中国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8%。假设美国消费按照2%的速度增长,10年后美国的人均消费将达到52818美元,假设10年后中国人均消费达到美国的30%,就是15845美元,将会是目前消费水平的4.58倍,年均可增长16%左右。

    最后看出口潜力。过去30多年我们一直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实出口本身并不直接贡献GDP。短期内虽然加大出口可以缓解国内过剩压力,但若只出口不进口或少进口,换回来的仅仅是外汇,外汇是人家进口我们商品后开具的借条,不用来进口就是一堆纸。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是要分享国际分工的好处,出口是为了进口,只有进出口平衡才是双赢。对我们这样的非储备国来讲,外汇过多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国际分工收益的分享。今后随着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积累外汇的需要将进一步降低,因此中国未来开展对外贸易目标应是贸易平衡。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货物进出口比美国还多2500亿美元,出口占到全球11.7%,进口占全球10.3%,比例已经不低,那种希望长期保持出口高增长的想法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必要。

    现在的问题是,未来10年我们将怎样保持7%左右的增长?文章指出,按2014年可比价格,若今后10年经济年均增长7%,2025年中国GDP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140万亿。如果我们将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拉动的权重确定为43%、55%和2%左右,那么未来10年中国的投资、消费、出口则每年需分别增长9%、11%、6%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第一,内需与外需的关系。中国前30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0%,但今天国际环境变了,发展战略也得变。回顾二战后的经济史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几乎所有在战后迅速致富的国家都是世界市场的受益者。1945年后的欧洲重建,马歇尔计划只是个开端,大量后续资金靠的是欧洲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而日本的崛起,成功之处也是把握住了世界市场每一个机会,从中东进口石油,向世界倾泻产品。其他像“亚洲四小龙”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虎”,都是靠出口导向战略起家的。

    因此,我们在处理内需与外需关系上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积极利用外需扩大出口的同时立足扩大内需,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和长期方针。

    第二,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和消费都能拉动经济,但作用是不同的。据测算,中国前3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而消费的贡献率仅10%。今天我们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与以往过于强调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不无关系。有鉴于此,今后我们扩大内需的重点应转向扩大消费。

    第三,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的关系。扩大内需虽然要以扩大消费为重点,但同时也要扩大投资。问题是扩大投资钱从何来?有三个选择:一是加税;二是发债;三是减税。加税与发债可扩大政府投资;减税可扩大企业投资。显然,讨论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的关系,实质就是要在加税、发债与减税之间作出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