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最大一盘菜 台湾“自经区”装的什么料?

31.12.2013  10:10
台湾经济低迷,高失业率引发民怨。

  如果要盘点2013年岛内经济事件,“自由经济示范区”不能不提。

  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是马英九竞选时的重要政见,在“黄金十年”规划中提出,马当选后由台“经建会”主导推动。马当局期望在示范区内率先采取更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促进岛内产业转型、提振经济成长,帮助台湾加速朝向“自由经济岛”目标迈进。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被视为台当局2013年拼经济端出的最大一盘菜。

   最关键的第二步

  自由经济示范区要建成什么样?其方案经过两年多的规划与多次调整,于今年3月27日获台行政部门批准,正式出台。

  依照台当局的规划,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大致分两步走,第一阶段是在相关法规尚未修改与建立的情况下,先将原来“四海一空”的5个“自由贸易港区”直接转型升级为自由经济示范区。台经济部门预测,相关建设可以在2014年吸引民间投资200亿元新台币、创造1.3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明确“自由经济示范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也被视为最关键和难度最大的一环。12月26日,台当局“行政院”通过“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这是第二阶段,“行政院”端出的“”。该草案共8个章节,包括了示范区的申设与管理、租税措施、海外股利或盈余汇回实质投资免营所税、产业发展、教育及专业服务业、罚则等,其中还包括了大陆居民来台商务居留等相关规定。台“经济部”表示,示范区重点在“自由、开放”,并没有排除任何产业,几乎所有行业都可望受到正面激励。把“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称作“”而不是“”,这是因为,该条例草案需获立法机构通过后才能正式启动。

   解闷”台湾经济

  台“经建会”于近日举行年终记者会,揭示明年重要施政方向,规划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也是重中之重。自由经济示范区方案出台后,岛内各县市摩拳擦掌,兴奋期待。自由经济示范区获得掌声的背后是民众对破解“闷经济”的期待。

  近年来,台湾经济陷入停滞困局。资金、人才、市场是3大制约因素,岛内产业又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期。有岛内媒体发表评论分析指出,台湾经济开放不足,尤其是对两岸经贸往来有严格的管制,制约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台当局希望加快开放步伐,但实施更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却受到岛内政治经济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一步到位,便决定采取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这种经济特区的办法,在局部率先开放,希望以此打破现有经济领域“闭锁”格局,“解闷”台湾经济。

  示范区的吸引力在于更大程度的市场开放与更多优惠措施的实施。因此,政策能不能松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盘“”是不是中看也好吃。示范区的意义还在于“示范”二字。特别是ECFA签订及后续谈判的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无疑为台湾当局推动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如果可以先行先试两岸区对区的合作机制,最终真正实现两岸物流、金流、人流的自由流动,两岸经济合作新局面自是可期。

   掌声背后有挑战

  然而,掌声背后也有挑战。第二阶段制定“特别法”与相关法规配套措施,需要“在野党”的配合。可是,据台媒报道,民进党在春节过后立法院的新会期里提出的优先法案并没有自由经济示范区,并表示要强力监督。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召集人柯建铭更不看好自由经济示范区,强调“松绑资金、外籍劳工与租税优惠”,是“配合中国大陆资金”。另一方面,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自由经济示范区也成了民进党“打马”、“绊马”的重要选项。有岛内媒体发表评论指出,台湾要实施自由经济政策,恐怕首先要对大陆资金、人才“除罪化”,不然怎么奢谈两岸进一步合作?

  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方案以及规划出台的过程中,还有岛内媒体看到了执政当局的举棋不定。对此,台《经济日报》发表了题为《从自经区到自经岛不要再瞻前顾后》的社论。社论认为,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最大卖点应该是“解除管制”,如若未将重心置于管制的松绑,与相关业者的期待不符,则难以“示范”出重大商机。另外,该方案是江宜桦执掌行政部门后正式推动的首个重大经济发展方案,能否有效推动与落实,对马当局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